艾奎諾拿納粹比中國 新華社批:業餘政客 史實無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06 14:23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談到中菲南海主權爭拗,將中國與納粹德國吞併捷克領土事件相提並論,指西方如坐視不理將重蹈二戰覆轍,呼籲全球各國給予菲律賓更多支持。言論引來中國官方新華社的激烈回應,隨即發表評論文章斥責他只是業餘政客(an amateurish politician),對歷史同現實無知。菲律賓總統府昨(5)午為事件降溫,指艾奎諾三世並無直接將中國同納粹希特拉相提並論。
《星島日報》報導,艾奎諾三世在90分鐘的專訪中,強調菲律賓在南海領土問題上不會讓步。他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局勢借喻目前南海局勢,指菲方目前面對中國的挑戰,「在某種意義上」與當時捷克的領導人相似,將中國與納粹德國相提並論。二戰前,英國和法國為安撫納粹領袖希特拉,建議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把蘇台德地區割讓給納粹德國,但反助長希特勒侵略野心,德國1938年得到蘇台德地區後,在6個月內藉詞侵佔了大部分捷克領土。
他稱以史為鑑,顯示綏靖政策不管用,「如果我們現在認為是錯的事說好,如何能保證錯的事不會變本加厲?到了甚麼情況你才會說『夠了』?全世界都要說出來,不要忘記為了避免爆發二次大戰,蘇台德地區被放棄以安撫希特拉。」艾奎諾三世認為正如捷克,菲律賓正面對強大得多的外國勢力,要求將領海拱手相讓,呼籲全球各國給予菲律賓更多支持,維繫國際法以抗衡中國。他更表明菲律賓絕不會作出類似捷克的退讓:「你(中國)有力量,但不一定代表你做得對。」
他又透露即將與美國達成協議,容許更多美軍派駐當地,加強美菲合作,以應對中國軍事擴張。
報導刊出後,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隨即發表評論文章,批評艾奎諾三世在以納粹德國暗喻中國,顯示他是一名「業餘政客」,對歷史和現實無知,強調中國在處理南海問題上,一直主張以對話、在平等的基礎上解決爭議,而非菲方所指是中國欺凌周邊較小的國家。
文章又指出中國在菲律賓發生風災後向當地施以援手,兩國關係逐步改善,但艾奎諾對中國的攻擊,浪費掉兩國進一步改善關係的機會。菲律賓總統府通訊作業部長柯羅瑪昨午就澄清,指艾奎諾並非有意冒犯中國,並無直接將中國同納粹希特拉相提並論。他指艾奎諾愛好歷史,只是提出與菲律賓情況類似的歷史事實,希望從中吸取教訓,強調艾奎諾無意讓南海爭議火上加油。
香港《明報》報導,在90分鐘的訪問中,艾奎諾三世還提到,相信美菲很快就會達成期盼已久的協議,讓更多美國軍隊輪流駐守菲律賓,提升該國的國家安全。在論及中菲的緊張狀態時則強調,該國不會放棄南海任何本身已擁有島礁的主權。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表示,艾奎諾三世將中國比喻成納粹,是為了醜化中國,「完全就是在撕破臉皮,不顧一切,就像跟日本一樣。現在的中日、中菲關係,都是已被看作是沒有辦法緩解的國際關係」。他指出,這肯定會對中菲關係造成影響。
不過他也認為,艾奎諾三世的發言經常給人出爾反爾、言行不一的感覺,「這與菲律賓人的性格有關,菲人總是一直是給人感覺沒譜,比較亂,他在這個問題上突然很強硬,但過兩天他又會考慮到自己的利益,比如經貿方面,又不願意和中國搞僵,會和中國套近乎(主動親近)」。(接下頁)
[NT:PAGE=$]
事實上,據中央社昨晚引述菲律賓總統府通訊作業部長柯羅瑪(Herminio Coloma Jr.)昨日下午說,艾奎諾三世只是引用歷史事實答問,並無意把中國比喻為希特勒。他指出,艾奎諾三世喜愛閱讀軍事歷史,「訪問過程中的一些前述情況,邏輯性地導向了後來的引證」。他強調,艾奎諾三世無意讓南海領土爭議火上加油。
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將中國暗比作希特勒,而自比作弱者,大陸學者認為他希望以此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而領土對亞洲國家來說,是涉及到國民感情和歷史記憶,各國政府都在這種問題上顯得強硬,令國與國的關係成為死結。
梁雲祥表示,艾奎諾三世敢於說出如此強硬的說話,是因為領土爭端對於所有國家都是不能讓步的。
雖然中菲兩國的實力對比懸殊,但是現在的國際社會並非由中國主導,菲律賓的背後有其盟友美國,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所以他才「底氣十足」。不過梁雲祥表示,艾奎諾的強硬表態,未必是美國指使。菲律賓已把與中國的領土爭端交到了國際法庭上,雖然中國不應訴,但菲律賓仍然希望可以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拿歷史上的慕尼黑、捷克這些事情來說事,可以讓別的國家產生很多的聯想」,他指這肯定會影響中菲關係。
「按說中菲甚至是中日關係,其實都未去到如此不可調和的惡劣地步,但領土問題已經超越了實際的經濟利益,已帶有強烈的國民感情,因此都會把事情搞得很大。」他說,實際上中菲、中日的經濟貿易關係帶來的利益更大,不過一旦涉及國民感情,政府在這種問題上都顯得強硬,所以在這些問題上兩國關係就成為死結。
梁雲祥認為,長遠來看應該把領土問題訴諸國際司法,不管中日、中菲還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領土爭端,都是如此主張,因為這樣不僅可以保障和平,還可以保障這些國家關係不至於受到全面影響。
捷克地處歐洲大陸中心,具重要戰略價值。在1937年6月,納粹德國就擬定侵捷計劃。1938年3月,德國在吞併奧地利後,即把侵略矛頭轉向捷克,以支持「民族自決」為名,佔領捷克西部德意志族集中居住的蘇台德(Sudetenland)地區。
面對納粹德國擴張野心,英、法政府採取綏靖政策,企圖犧牲捷克的國家利益,而將德國侵略矛頭引向東方,以緩和與德國的矛盾,維護自身安全。為達此目的,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在與希特勒會談後,同意將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法國總理達拉第則與英國保持一致。
1938年9月19日,英法聯合照會捷克政府,施壓讓捷克接受德國關於割讓蘇台德地區的無理要求,捷克政府無奈接受。9月30日,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國簽署《慕尼黑協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