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讓網絡成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新生長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0 16:41


近年來,公眾通過互聯網直接和深入地參與到了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廣度和深度在中國政治過程中是前所未有的。對於還需要不斷建設和完善的中國民主政治來說,網絡參與構成了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的新途徑,對於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起着不可替代且立竿見影的作用。我們的領導和管理順應網絡化、信息化時代的呼喚,本身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現代化的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要適應這個大趨勢,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他還特別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603883,股吧),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願。這一重要講話,不僅為我國網信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以網絡強國助推治理現代化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網信事業的發展進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這一戰略部署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包括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等。由此,我國網信事業近年來取得了顯著成就,網絡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互聯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我國正在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邁進。

需要指出的是,「網絡強國」不僅需要技術升級,更重要的是實現治理轉型,是以技術升級促動治理轉型,其根本目標在於實現治理現代化。國家治理的現代化,不可避免要破除傳統的統治模式,導向國家、市場、社會和公民等多元主體的共治局面。而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則為我國的治理現代化插上了翅膀,為廣大公民參與公共治理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在以往的統治模式中,信息傳播等級森嚴,信息分布呈「倒金字塔」狀,層級越高掌控的信息越多;而在信息化時代的治理模式中,互聯網的普及使公眾不僅作為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面對這一變化,一些領導干部還抱着以往應對網絡的「一怕、二躲、三堵」心態,自然無所適從。由於網絡信息技術的影響,政治共同體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變「平」,並且還在不斷地改變各種規則、角色以及相互關系。金字塔式的傳統政治結構,正向網絡化的扁平化發展。從謀定後動到快速反應、從行政指令到協作治理,我們的領導和管理順應網絡化、信息化時代的呼喚,本身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現代化的過程。

以網絡民主促進公民有效參與

以「網絡強國」助推治理現代化,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網民的政治參與,對於黨和政府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網民的政治參與,構成了我國民主政治的一個新的重要生長點,對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政治參與的質量取決於兩方面因素:主觀方面是公民的參政能力和素養,客觀方面則是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渠道。互聯網的應用,在上述兩個方面都可能起到積極作用,特別是為我國的民主參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便利的、有效的途徑,從而大大擴張了公民參與的規模和數量。近年來,公眾通過互聯網直接和深入地參與到了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廣度和深度在中國政治過程中是前所未有的。而在這新一輪公眾參與的狂飆突進中,政府也難能可貴地做出了有益互動,網絡成為領導貼近群眾的新平台。對於還需要不斷建設和完善的中國民主政治來說,網絡參與構成了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的新途徑,對於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起着不可替代且立竿見影的作用。

上世紀90年代以後,隨着互聯網的運用,對網絡民主的研究在國際上成為一個新的課題,但即使在發達國家其理論和實踐都沒有取得重大突破。相比之下,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網絡民主的實踐是相對超前的,有可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槓杆。

正確對待網絡參與和網絡民意

在充分肯定網絡參與和網絡民意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要正確引導和規范其發展。由於科學技術本身所具有的「雙刃劍」矛盾性質,在其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可能導致消極後果。一方面,互聯網為民主政治提供了新的途徑,創造了新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產生了新的沖擊。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美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顧問委員會委員埃瑟·戴森曾不無擔憂地指出:「數字化世界是一片嶄新的疆土,可以釋放出難以形容的生產能量,但它也可能成為恐怖主義和江湖巨騙的工具,或是彌天大謊和惡意中傷的大本營。」網絡信息的發展可能引發一系列沖突:個人隱私與社會公開的沖突、安全與自由的沖突、政府監控與個人自治的沖突、鼓勵創新與保護知識產權的沖突等,並將會在生產者和消費者、政府和公民、大眾傳媒和接受者之間造成權力平衡的深刻轉移,這些都構成了對民主的新挑戰。而且,網絡參與經常出現「群體極化」現象,甚至成為滋生民粹主義的溫床。與代議民主下民意的表達與聚合具有較大程度的均衡性不同,網絡民主中的民意很難被均衡地代表,其表達和聚合更加是偶發的、隨意的、無序的甚至是不負責任的。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當然,網絡民主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我們不能求全責備,而要多一些寬容,積極應對,因勢利導,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對廣大網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讓互聯網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如是,我國網信事業發展才能符合網絡強國建設的方向,符合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方向,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方向。

作者:胡偉

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執行院長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來源:文匯報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