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能源股





    2024-11-28
  • 雜誌

    算力與電力是建構 AI 最重要的兩力,特別是能源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儘管能源族群總是老調重彈,但這大半年來不少新掛牌公司也就是所謂「菜鳥股」,不論在產業獨特性、技術能力都值得深入探究。【文/吳旻蓁】近年在人工智慧(AI)與雲端運算爆炸式成長之際,AI運算對於龐大用電的需求也成為各界廣泛討論的焦點。






  • 2024-10-29
  • 美股雷達

    以色列周末對伊朗進行報復性軍事打擊,但並未波及該國的石油資產,這一消息促使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市場對即將到來的能源供應危機的擔憂隨之減輕,原油價格前景如何變化?WTI 原油期貨價格周一 (28 日) 跌約 6% 至每桶 68 美元以下,距離 9 月初觸及的 52 周低點(略高於每桶 65 美元)已不遠,除非以色列直接攻擊伊朗油田,否則在可預見的未來,油價可能會維持在 70 美元以下。






  • 2024-10-04
  • 歐亞股

    日元維持疲軟,加上石油大漲激勵能源股勁揚,支撐日本股市週五 (4 日) 持續走高,日經 225 指數(NKY) 終場收漲 83.56 點或 0.22%,報 38,635.62 點。國際油價因擔心中東戰事擴大而上漲,激勵能源股石油資源開發狂飆 4.69%,帝石大漲 3.96%。






  • 港股

    港股周五 (4 日) 小幅低開,隨後窄幅震盪衝高。截至下午 1 點,恆生指數(HSI) 漲 2.19%%,恆生科技指數 (HSTECH) 漲 3.54%,主要領漲族群包括多元金融、中資券商、能源等概念股。因市場擔心以色列報復性打擊伊朗石油設施,國際油價大漲。






  • 2024-08-19
  • 美股雷達

    高盛報告顯示,對沖基金以去年 12 月以來最快的速度拋售工業股,同時上周連續第 4 周買入能源股。根據上周五 (16 日) 發布的報告,對沖基金上周以 5 年來最高水準出售工業股。雖然航空貨運和國防股票的買入量「不大」,但買進標的主要針對提供專業服務、地面運輸、機械和客運航空的公司。






  • 2024-04-11
  • 美股雷達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正在從高漲的科技股中提取部分利潤,並將資金投入估值更便宜的公司。高盛多資產解決方案共同投資長 Alexandra Wilson-Elizondo 表示,該公司認爲科技股將承壓,並看好能源和日本股市等領域。她還表示,美國經濟正處於軟着陸的軌道上,但有很多風險可能改變這一軌跡。






  • 2024-04-08
  • 美股

    據《巴倫》周刊報導,比特幣 ETF、能源和日本基金成為第一季投資的最大贏家,都至少為兩位數百分比。科技股基金雖然也吸引眼球,且回報也達到 8.7%,但仍相形見絀。今年 1 月份,美國監管機構批准了 11 檔加密貨幣 ETF,之後又批准了更多的加密貨幣 ETF。






  • 2024-03-29
  • A股

    陸股中國石油 (601857-CN) 股價續創 2016 年新高,周五 (29 日) 盤中大漲近 7%,收盤漲 6.81%。早盤石油石化板塊整體走高,中海油服 (601808-CN)、康普頓 (603798-CN) 盤中漲停,「三桶油」集體大漲,中國海油 (600938-CN)、中國石化 (600028-CN) 分別上漲 3.84%、2.73%。






  • 2024-03-11
  • 追蹤中國成長股並以科技股為主的創業板指數 (ChiNext Index) 周一 (11 日) 上漲 4.6%,較 2 月低點漲逾 20%,進入技術性牛市,主因是受電池股寧德時代 (300750-CN)、億緯鋰能 (300014-CN),以及能源股陽光電源 (300274-CN) 推動。






  • 2024-02-28
  • 美股雷達

    隨著第 4 季美股財報季開始全面加速,放空能源股的力道較去年底大幅增加。統計顯示,在美股財報季的最高峰時期,標普 500 指數中能源類股的平均放空比率上升 10 個基點,至月底時占該類股流通股的 2.28% 。今年以來美股能源類股的熱度明顯不如科技類股以及標普 500 指數。






  • 2024-02-01
  • 雜誌

    國際減碳趨勢明確,我國則有邁向 2025 非核家園目標,積極推動新能源政策,提高再生能源比重,搭配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開源節流,能源股夢幻隊奮起!【文/黃俊超】執政黨獲得總統大選勝利,不過失去國會過半的優勢,預期未來四年在政策推動上,恐將不如過去四年那麼順利,尤其是型態明顯對立的軍工、核能等相關議題,不過,隨著國際減碳趨勢,加上企業需求不斷成長,前些年又受到疫情肆虐影響,導致目標進程已有延誤,對於持續推動再生能源相關法案,基本上較容易取得一定程度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