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貿談判首度延期 服貿卡關監督條例未過 年內簽署近無望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兩岸貨貿談判延期,台媒更指年底完成談判簽署近無望。圖為島內一處貨櫃碼頭。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導,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證實,原定4月下旬舉行的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取消。兩岸貨貿談判首次延期,台灣經濟部長張家祝昨(8)日表示,只是工作小組會議延期,並非正式會議;預計延期半個月至一個月。
台灣《中國時報》指出,倘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繼續卡在「立法院」,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本會期又無法「立法」通過,貨貿年底完成談判簽署近無望。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前日證實,原定4月下旬舉行的兩岸貨貿協議談判取消。大陸方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及持續推進ECFA後續協商的態度沒有改變。至於某項議題的具體業務性磋商,雙方準備好了就可以接觸溝通。
張家祝昨日在立法院面對立委質詢,被問及兩岸貨貿業務溝通「喊卡」,是不是受到服貿卡關影響?張家祝回答,媒體報道的資訊,不全然正確,據他了解,大陸方面是因時間來不及,才造成工作小組會議延期,對方也沒說延期是受到服貿影響。
立委又問,兩岸貨貿協議是否今年底前談妥?張家祝說,要在年底完成,很難講;因為雙方各有堅持的項目,包括工具機、石化、面板、汽車等項目,台方希望零關稅,對方迄今並未讓步。他認為,雙方的談判「不能說毫無進展,只是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
至於兩岸最近一次貨品貿易協議溝通臨時延期,張家祝表示,這是第一次遇到協商調整時間的情形「若僅調整時間,延後半個月、1個月,應該是很正常。」
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昨日表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如果更改任何條文,可能造成服貿無法生效,貨貿不是暫停,可能延期。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昨日在北京出席會議時表示,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凸顯一些深層次問題,兩岸協商談判面臨更複雜的形勢;將繼續敦促兩會已簽協議的生效實施,推動ECFA後續協商及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租稅、環保等協議,展開兩岸教育、科技、文化、農業等議題的前期研究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