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鈕文新:抓經濟 兩只手都要硬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央視評論員 鈕文新
央視評論員 鈕文新

克強總理一直強調“通過改革釋放經濟活力”,這很重要。這是“供給學派”的重要思想,同時也是拉動中國經濟主動性(內生性)動力的關鍵。我們完全理解和支援這樣的做法。因為多年以來,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主動性(內生性)增長動力越來越弱,而不得不每每依靠政府投資拉動需求。


鑒於政府財力的有限性,也鑒於政府投資會快速增加全社會的負債水平,總是依靠政府拉動需求不可持續。所以,首先必須要搞清楚,為什么中國經濟主動性增長動力會不斷減弱?然后才能對症下藥。

所謂“主動性增長需求”就是全社會的企業和個人主動投資、消費所形成的需求,尤其是民營企業為了多賺錢而主動加大投資力度所形成的需求。也正因如此,民間資本的活躍才是中國經濟主動性增長的核心動力。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民間資本活躍程度越來越低,才導致中國經濟主動性增長動力越來越弱。

為什么民間資本活力越來越低?僅僅是因為政府投資管制過多這個原因嗎?毋庸置疑,這方面的原因存在,而且十分嚴重,尤其是一些官員以權謀私、亂罰亂差、吃拿卡要的行為,給民間無權無勢的企業增添巨額成本,消耗了民間資本的活力,抑制了民間資本的信心。所以,讓官員遵紀守法是強化民間資本活力、強化中國經濟主動性增長動力的關鍵因素。

但僅僅認識到這個程度還遠遠不夠。因為,多年來貨幣政策的“機制性緊縮”,讓市場利率高得難以想象,這同樣是抑制內需、抑制民間投資、抑制中國主動性增長動力的關鍵原因。所以,解決中國經濟的現實,必須供給、需求兩方面同時下手。既要通過改革約束各級政府官員“亂摸”的惡習,解放生產力,同時也要鏟除困擾中國金融效率的貨幣空轉,抑制利率過高。同時更要改革那些“導致中國貨幣政策‘機制性緊縮的錯誤制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解決“貨幣政策機制性緊縮”的問題,要比加大改革力度更為迫切而重要。因為,貨幣政策的機制性緊縮必然對沖和消耗改革效果。

中國政府通過加大改革力度,已經取消了數百條行政審批事項,但改革的效果是否全部顯現?客觀地講,有所顯現,但事倍功半。比如,企業注冊凈增量確實比過去大得多,國家工商總局發布報告顯示,去年三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企業同比增長28.65%,其中個體工商戶新登記注冊229.76萬戶,增長14.11%,資金額0.2萬億元,增長31.86%。但無論是gdp、還是中國主動性增長動力,並未因此而看到它們的增強,反而越走越弱。這是什么原因?是貨幣政策的機制性緊縮對沖了改革的效果。

尤其是“金融空轉”帶來了諸多惡性后果。試想,在貨幣投機可以安安靜靜、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獲得3%至6%安全收益的前提下,誰愿意冒著虧本的風險,求爺爺告奶奶地去謀求給政府、銀行、社會打工之后的微薄收益?這就是關鍵。

所以,改革釋放紅利屬於結構性政策,如果沒有貨幣政策這一總量政策的配合,結構性政策無以發揮作用。因為,總量政策關乎所有經濟領域,這是經濟常識。尤其是需求方向的問題對股市同樣作用巨大,利率過高必然下殺股市。

所以說,中國政府不能單純依賴供給的作用,同時更該高度關注需求的作用。只有“兩只手都硬”,中國經濟才會良性循環,才會更加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才會更加有利於中國負債率的減低,才會更加有利於經濟主動性增長的良性發育。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