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的“減負”之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 左小蕾 ?
近期媒體報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問非洲時表示,比較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是我們很大的“負擔”。在找到正確減負方法之前,首先要把外匯儲備較多增加了什么“負擔”搞清楚。
外匯儲備較多的“負擔”之一,是增加未來通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的壓力。外匯儲備意味著大量基礎貨幣發行。如果按照平均1:7的兌換率,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當於中央銀行發出28萬億人民幣的基礎貨幣。如果人民幣延續前幾年的單邊升值態勢,兌換率上升值至1:6,僅4萬億美元就多發了4萬億人民幣,還不算基礎貨幣流動創造的貨幣。
“負擔”之二,是熱錢的快進快出引發危機的風險。近20年來全球性或者地區性危機實踐證明,熱錢大規模流入新興市場國家時,經濟秩序被破壞,通脹和資產價格泡沫大幅上漲;當熱錢大規模流出時往往導致資產價格破滅引發經濟危機。隨著資本賬戶進一步開放,熱錢也更容易流進流出,無疑加大了投機資金快進快出引發危機的風險。
解決外匯儲備“負擔”的方式應該是“兩手抓”,短期措施是減少熱錢流入,鼓勵出口企業更多以人民幣結匯,長期的戰略是把外匯儲備轉化為外匯資產。
近期人民幣匯率加大雙向波動幅度,實際上加大了賭人民幣單邊升值、進行無匯率風險套利熱錢的匯率風險。改變人民幣單邊升值或者單邊貶值的態勢,由貿易供求決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雙向波動,變相熱錢流進流出的有效措施。
以平衡貿易減少外匯儲備增加的建議要仔細分析。短期內出口仍然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出口企業確實是創匯主體之一。在人民幣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的趨勢下,鼓勵更多的出口企業人民幣直接結算,既可以幫助企業鎖定風險,也可以減少外匯儲備大幅增加。至於平衡貿易加大進口的部分,要避免盲目進口,避免為減少外匯儲備而增加進口,原則上進口貿易是外匯需求主體。
更重要的是,解決外匯儲備“負擔”的方式,需要把外匯儲備轉化為外匯資產。關於這個問題,主流的方式就是“走出去”擴大對外投資。
應該肯定這個思路是完全正確的。外匯儲備成為“負擔”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投資渠道,缺乏資產轉換的有效市場和機會。
外匯儲備對外投資要以直接投資為主。要成功實施此重大戰略,對外投資參與主體需要有充分準備。政府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應該在戰略部署實施之前,通過專業、對等、有效、務實的雙邊投資協議和多邊投資協議,充分考慮不同國家和地區可能出現的障礙和困難,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在各種不同的市場環境中充分保護本國企業的權益。政府還需要制定法律法規,避免本國企業在對外投資中相互惡性競爭或者不規範競爭。企業要做好必要準備,除了熟悉和尊重當地的文化、宗教、法律、風俗等方面的問題外,還要充分研究地緣政治風險、經濟政策不穩定的風險,以及隨時可以變化的非貿易壁壘,在投資活動中培養借力打力和善用當地資源和規則的能力。伴隨對外投資戰略的實施,我們需要一大批具有國際問題研究能力的智囊機構和咨詢機構,對主要國際市場的動態和變化及時提出有效的可操作的應對方案,幫助企業規範行為、抓住機會、避免風險。我們還需要大量法律、會計和金融人才為企業對外投資保駕護航。
外匯儲備轉化為資產,不是一夜之間能夠達成所愿。我們必須吸取粗放式“走出去”的經驗和教訓,做好功課方能成功實現外匯資產在國際市場上的版面。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