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歐洲經濟一直處于災難之中

鉅亨網新聞中心


歐洲經濟政策徹頭徹尾的失敗了。不管從任何角度來看,歐洲的經濟數年來一直處於災難之中。沒人做出過正確的決策。

隨著對俄羅斯制裁的腳步加大,以及近日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的不如意,歐元區的經濟形勢似乎正在惡化,受此影響,國際大投行唱空的聲音在增強。


近期,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指出,歐元區與美國經濟的差距越來越大,有可能陷入日本式的長期經濟低迷[所謂“日本化”(japanification)是指經濟陷入停滯、長期處於溫和通縮,以及債券收益率跌至歷史新低。

如果德國、法國及意大利無法重振歐洲經濟,那么歐元可能將面臨重大的災難。就在幾個月之前,歐元區的領導人們深信,經歷了暴風雨后,他們終於見到了彩虹。

在歐洲中央銀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做出的“不惜一切代價”支援歐元的承諾的鼓舞下,歐洲地區對於經濟發展的信心正逐漸的增強,盡管增速很慢,但經濟增長似乎正慢慢恢復。

盡管失業率,特別是年輕人的失業率,仍然高的嚇人,但是至少在絕大部分國家,該數據正逐步下降。隨著金融市場對歐元區解體持樂觀看法,票面利差已得到了大幅度的縮窄。

但那些都是假象。

最近幾周,歐元區的國家再次陷入泥潭。第二季度,他們的總gdp未見任何增長。意大利再次陷入全然衰退期,法國的gdp較第一季度持平,而即便是國力強大的德國,其產量出現了大幅下滑,令人大跌眼鏡。

第三季度的前景亦不光明,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西方國家對於俄羅斯的制裁措施所導致。同時,通貨膨脹率已降到了極為危險的水平,大約為0.4%,這一數字遠遠低於歐洲中央銀行“2%左右”的目標,這使人們擔憂,整個歐元區可能會成為頑固通貨緊縮政策的犧牲品。

德國的債券收益率一直徘徊在1%左右,此乃跌價的又一先兆。歐元區的停滯不前(或者說步履蹣跚)與美國及英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四年多前開始的銀行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現在已演變成對三個最大經濟體產生重大影響的經濟增長危機。

金融學博士程實告訴bwchinese中文網,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於歐元區經濟復甦而言,這個蕭何就是德國。德國正處於經濟衰退的邊緣,法國已然陷入經濟停滯的泥潭。意大利的gdp數據比15年前正式形成單一貨幣時的數據僅僅略高一點。

這三大國家占據了整個歐元區gdp的三分之二,然而,諸如西班牙、荷蘭等國的gdp增長對於彌補上述三國留下的大洞可謂杯水車薪。

造成上述歐元區新問題的潛在原因是三個極為熟悉且相互關聯的難題。

首先,缺乏具有氣魄和信念去推動體制改革,從而提高競爭力並最終實現經濟增長的政治首腦:歐元區主要國家因為相信德拉吉先生的“不惜一起代價”的承諾而浪費了過去兩年的時間;

其次,社會公眾對進行深刻而徹底的改變的必要性並沒有產生足夠的認識和重視;

最後,盡管德拉吉先生做出了努力,但財政及貨幣政策框架仍過於緊縮,限制著經濟的增長---這就是體制改革變得愈加困難。

bwchinese中文網此前分析稱,歐洲經濟屋漏偏逢連夜雨,蘇格蘭將於9月18日舉行獨立公投,高盛的經濟學家警告蘇格蘭一旦獨立將引發新一波歐元區的貨幣危機,蘇格蘭獨立公投事件就是這場連夜雨。

克洛索經濟學

上述問題在歐元區各成員國均有體現,但三大經濟體中,最為典型的是法國。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這位飽受質疑的法國社會黨主席,被迫重組其政府組成,以將雖身為經濟部長但卻是左翼中最堅決的批評者阿爾諾•蒙特布赫(arnaud montebourg)排擠出政府內閣。

在2012年正式執政時曾承諾給法國帶來美好未來的奧朗德先生並不是一位撒切爾夫人式的改革家。但他在三月份任命曼紐爾•瓦爾斯為總理之后,其至少證明他已經接受了消減公共支出、降低稅收以及進行體制改革等原則。

從理論上講,一個新型的、更具凝合力的改革型政府更有助於情況的改善,但是,社會公眾對此還遠遠沒有做好準備。

奧朗德先生不單單是不受歡迎,這位法國總理並未像意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matteo renzi)那樣果敢的采取強硬的改革措施(尚未實際實施),其也始終沒有使選民相信包括縮減政府規模在內的痛苦改革將無法避免。

恰恰相反,蒙特布赫先生及他的同僚向社會公眾提出了“令人向往”的憧憬,即如果歐元區廢棄了他們的規則,允許預算赤字以及政府開支的繼續增加,那么,就沒有進行改革的必要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歐元區經濟將會憑借自身力量神奇的將自己從泥潭中拯救出來。

蒙特布赫的觀點之所以更加誘人,是因為他對歐元區存在的第三個問題---即歐洲地區實施的過度緊縮措施(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德國造成的)的認識是正確的。

德拉吉先生在杰克遜霍爾舉行的年度經濟學家大會上含蓄的承認,歐元區的財政金融政策確實收的太緊了。

他暗示道,希望采用美國和英國已使用的量化寬鬆政策。同時,他也呼吁財政政策應更有利於促進經濟的增長---很明顯,這是針對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

正如德國央行是對量化寬鬆政策持反對態度最強硬的歐元區央行一樣,默克爾總理亦是歐元區財政約束機制最忠實、強硬的擁護者。

安吉爾,我們敢說你並沒有做出努力。

盡管經濟狀況不佳,但是,應還有回旋的余地。如果奧朗德先生及倫齊先生能夠對體制改革表現出足夠的真誠,那么默克爾女士應可以放低財政姿態,不會對相關政策像現在這樣的嚴格(包括提高德國的公共投資),亦應可接受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

請閉上眼睛,你或許能想象出三國領導人正與歐盟委員會合作實現歐元區的統一市場並推進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的畫面。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世界中,無論是法國還是意大利,都無法得到默克爾女士的信任,因為:一旦法意兩國的外界壓力得到了緩解,他們就立刻將改革承諾忘在了腦后。

所以,情況不容樂觀。但如果歐元區領導人不采取新的推動措施的話,經濟增長將難以恢復,而通貨緊縮將會繼續醞釀揮發。

日本經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完全停滯,現在亦苦苦掙扎。但是,不像日本,歐洲並非單一獨立的國家。如果貨幣聯盟只能使經濟發展停滯、失業率及通貨緊縮率上漲,那么有的國家最終可能就會投票脫離歐元

多虧了德拉吉先生對國債提供支援的承諾,使經濟壓力過大從而導致歐盟解體的市場風險暫時得到了緩解。但是若干成員國決意脫離單一貨幣的政治風險卻始終在增加。

德拉吉在七月份出席歐洲議會經濟和貨幣事務委員會聽證會時發表講話稱,歐元區失業率雖有改善跡象,但仍維持高位;閑置產能規模較大;私營部門信貸增長仍受到抑制,且公私部門資產負債表的必要調整可能將繼續拖累經濟增速。

德拉吉還提到了歐元區面臨的外部風險,即地緣政治風險、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發展、全球金融市場等不確定性都或將歐元區經產生負面影響,如能源價格走高、全球對歐元區產品的需求下降等。就內部而言,成員國的結構性改革不足和內需弱於預期都或將令經濟承壓。

歐元危機還遠未結束,而是只露端倪。市場認為歐洲央行並未采取足夠措施避免日本式的通縮,歐元區經濟數據下跌預計會增加歐央行壓力。

但更讓人意外的是,《經濟學人》雜志稱,默克爾女士還將讓•克洛德•榮克(jean-claude juncker),這位庸碌無為的候選者,扶植為歐盟委員會的主席。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