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甩賣基帶晶片 接盤者難尋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施建
晶片設計業巨頭博通(Nasdaq:BRCM)的願景是“連接一切”,但現在其即將與自己的蜂窩基帶晶片業務“失聯”。
6月3日,博通公司宣佈聘請投資銀行摩根大通作為交易顧問,為其蜂窩基帶業務尋找出路,方式包括出售或逐漸停止。
在構成一部手機(也稱蜂窩手機)的多晶片中,負責信號處理和協議處理的基帶晶片是其中最為核心的部件。博通是全球排名第二的晶片設計公司,但在手機基帶晶片市場,博通卻只能在高通、聯發科的夾縫中艱難生存。
“中國移動在4G手機採購上的‘五模’政策,打消了博通的最后希望。”手機業資深人士老杳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基地市場喪失
成立於1991年的博通公司,有很多顯赫的名頭,如“財富500強”、晶片業四強等,在晶片設計行業(無工廠)則僅次於高通,位列第二。
總部在美國加州的博通,自稱是一家工程師驅動的企業,創始人是工程師,其現有12400名員工中有77%是工程師。如此企業氛圍顯然意味對研發的極度重視和高投入。博通財報顯示,即使是高通,2013年也為其貢獻了8600萬美元的“協議收入”。2009年,高通宣佈分4年向博通支付8.91億美元現金,和解雙方在全球的手機技術專利糾紛。
不過,手機行業的巨變,讓博通的基帶晶片業務逐漸喪失了“基地市場”。
在2G時代,全球手機行業的主要廠商是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等,與他們相對應的基帶晶片供應商則是德州儀器、飛思卡爾、ADI、博通等。這些傳統手機大佬在3G時代和智能手機時代失勢之后,上游供應商也跟洗牌。截至目前,德州儀器已經關閉了基帶晶片業務,飛思卡爾和ADI則選擇了分拆出售。
老杳對記者表示,3G時代,全球手機廠商主要分為三大陣營:蘋果、三星、中國廠商,“這三個陣營佔據全球市場的80%以上,但哪一個都不是博通的基地市場”。
其中,蘋果定位高端,門檻極高,其基帶晶片供應商主要是高通;三星品長,但特點是喜歡搞平衡,除了聯發科之外的几乎所有主要基帶晶片企業都是三星的供應商,但三星不會讓任何一家獨佔鰲頭;中國手機廠商的基帶晶片供應則被高通、聯發科,以及展訊、迪科等中國本土企業所搶佔。
事實上,在蘋果、三星無法成為“基地市場”的情況下,博通也曾對中國廠商有所覬覦,並推出了類似於聯發科交鑰匙方案、高通QRD(參考設計)類似的解決方案,並在中國市場進行人員等方面的投入。
“對客戶而言,我們做完了90%-95%的事情,客戶就無需在各個部件的研發側投入太多人力和資金,從而降低成本並縮短新品上市周期。”博通移動和無線集團移動平台業務高級市場總監邁克爾·希維羅(Michael Civiello)曾在2012年推出針對中國廠商的Turnkey解決方案時表示。
但由於本地化、人力、投入等方面的因素,博通的交鑰匙方案在滿足手機廠商需求面前,顯然還無法做到聯發科、高通那樣的快速反應。這使得中國廠商在使用博通基帶晶片時仍面臨不小的門檻。
“中國市場”效應
而在中國本土手機市場,由於博通缺乏在TD-SCDMA技術上的積累,其在3G時代始終無法進入由中國移動主導的體量極大的TD-SCDMA市場。
博通曾打算在4G時代放手一搏。2013年9月,博通宣佈以1.64億美元收購日本晶片廠商瑞薩(Renesas)的LTE資。在今年1月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上,博通就展示了一款來源於原瑞薩平台的LTE基帶晶片,並透露已獲三星某款手機採納。
由於三星的平衡策略,博通在4G時代同樣無法將希望寄托在三星身上,因此,能否在中國廠商和中國市場獲得突破,顯得至關重要。
不過,今年3月,中國移動提出的“五模”新規定對博通來,顯然是個重大打擊。
根據中國移動當時發布的《終端品白皮書》,自2014年5月31日起,中國移動送測4G定製手機將全部支持五模。而在去年底4G發牌后中移動提出的要求則是:2000元以上的4G手機支持五模,2000元以下可以三模。
“五模之中的TD-SCDMA是博通的軟肋。”老杳認為,相信這一政策更加堅定了博通退出基帶晶片業務的決心,“盡管博通也可以通過授權的方式獲得TD-SCDMA協議棧,但會多費一番周折”。
老杳分析,由於缺乏強有力的基地市場,博通退出基帶晶片業務從邏輯上是必然的,此前德州儀器、ADI、飛思卡爾相關業務的出售或關閉也是遵循這一邏輯。而且,博通不會是最后一家,“從目前來看,Marvell、英特爾的基帶晶片業務如果沒有轉機,很有可能也是這個命運”。
其中,Marvell在中國4G市場啟動之初搶了先機,其和高通、海思等是目前為數不多能滿足中國移動終端要求的4G晶片供應商,佔據了一定市場份額。但隨聯發科4G晶片的發布和成熟,乃至未來展訊等的迎頭趕上,Marvell在市場上也將遭遇挑戰。
老杳對記者表示,英特爾也看到了基帶晶片領域的“中國市場”效應,其近日與瑞芯微的合作,顯然就是希望借助后者的渠道和本土化能力,在中國廠商和中國市場上有所突破,“不過,目前來看,成敗難料”。
在高通、聯發科的夾擊之下,同樣面對博通境遇的晶片廠商還不止這些。一度有聲有色的英偉達(Nvidia)也萌生退意。英偉達CEO黃仁勛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大化的、主流的手機不是英偉達的目標。
接盤者難尋
博通宣佈將甩手蜂窩基帶晶片業務之后,其股價大漲13%。資本市場認為,這是博通早就應該做出的一個決定。華爾街著名投行Jefferies認為,一旦這一交易完成,博通的收益將因此每股加厚0.67美元。“退出蜂窩基帶晶片業務,是持有博通股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分析師。
財報顯示,從2010-2013財年,博通的營收連年增長,從66.12億美元增長至82.19億美元,但凈利潤卻每況愈下,從2010年的10.82億美元下滑到2013年的4.24億美元。
目前,博通的業務板塊主要包括寬頻通信(家用市場)、移動和無線(手持市場)、基礎設施和網絡等三大部分。2013財年,這三塊業務的營收分別為22.2億美元、39.2億美元、20.8億美元。其中,“移動和無線”業務板塊,除目前決定甩手的基帶晶片業務之外,還包括Wi-Fi晶片、藍芽晶片、NFC晶片、GPS晶片等。
“博通的基帶晶片業務團隊有二三千人,成本支出居高不下。”老杳認為,甩手難以盈利的基帶晶片業務后,博通的其他業務板塊能夠快馬加鞭。博通自身也稱,這一退出決定,將讓其每年節省7億美元的開支和費用。
不過,要找到合適的接盤者,並不容易。
對於聯發科可能成為接盤者,並希望藉此打入三星供應鏈的市場傳聞,老杳分析,可能性不大,“聯發科在技術上並沒有明顯的短板,接盤無法帶來協同效應”。同理,博通這一業務對英特爾的價值也不大。
“展訊和博通在技術上有互補性,理論上有一定可能性。”老杳,但問題在於展訊是否具有此財力和消化能力,“消化不好,會對自己帶來拖累,有點賭博的性質”。
“三星的基帶晶片做了很多年,但一直沒做好。”老妖認為,從目前來看,三星最有可能成為接盤者,雙方在技術上有互補性,而且三星的財力也不成問題。
“關鍵看三星有無此意願。”老杳認為,如果找不到接盤者,博通也有可能步德州儀器的后塵,將其基帶晶片業務直接關閉。(編輯 盧愛芳)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