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變冷山 “自然派”別墅無力化解樓市“霧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年接近過半,上海房地產市場的走勢也逐漸清晰,從5月的數據上來看,整體成交面積相比去年下滑了34.92%,不足60萬平方米。罕見的低成交量,讓上海樓市就如同天氣一般,籠上厚厚的霧霾,相對剛需盤的艱難前行,部分別墅項目已經顯露頹勢,成為真正的“低”密度無人社區。
佘山變冷山 世茂佘山里3個月銷售不足10套
原本打著上海風景旅遊區的王牌,不斷以生態資源作為賣點的佘山板塊別墅,在溫度不斷升高的初夏,遭遇的不僅僅是涼快,而是“冷到不行“。
世茂佘山里、佘山瓏原等項目,目前的成交量均以個位數統計。佘山瓏原在降價后,加快去化了二期部分房源,從回籠資金、調整戰略角度來說,未嘗不是聰明的”舍得“規則,4月、5月兩個月銷售達18套;然而世茂佘山里依然還在堅持不為所動,5月銷售僅3套,3月、4月、5月三個月合計銷售也不足10套,加上去年的銷售面積,整個世茂佘山里的已售別墅面積也只有8500余平方,該項目的去化能力及未來走勢,不能不令人擔憂。
從房地網上可以看到,除了以上兩個項目,佘山一品苑在4月份初拿到預售許可證之后,並沒有急於面世,而暫時將開盤日期定在9月,活生生錯過傳統房產旺季5月。華潤佘山九里的銷售狀況也不容樂觀,進入2014年之后,將近半年時間,其成交量僅為10套左右,作為小面積的別墅產品,華潤的成績也夠不上及格。
尷尬處境 考驗房產開發商應變轉型能力
當市場遭到冷遇的時候,開發商的應變能力決定了項目的發展。2014年,在開發商融資困難加大、個人貸款難批的情況下,快速回籠資金,調整投資發展方向,應該成為開發商的首要任務。
然而從上海世茂集團應對市場挑戰的時候,所顯示出來的扭捏滯后,不能不令人略有失望。據了解,原本定於2013年7月開盤的世茂佘山里在獲得預售許可證后,卻一直以極其緩慢的速度推進,最終從毛坯房改為精裝修后才正式亮相,這樣隱晦的變相降價太過婉轉,隔靴搔癢,完全沒有打動購房者。事實上,隨著佘山整個板塊的降溫,其配套不足的問題越發突顯,世茂佘山里既無法滿足高階度假休閑的環境,又因其配套不足、總價較高無法成為第一居所,這樣尷尬的境地,如何去破解,是如同佘山瓏原一般簡單粗暴地跳樓甩賣,還是加快開發進程,在大環境唱衰的情況下建設好項目本身的小環境?目前,我們尚不得而知。
事實上,類似於世茂集團的開發商並不在少數,當市場遇到問題的時候,開發商與購房者表現出同樣的狀態:等待,而不是表現出積極應對的狀態。那么究竟是否樓市還能如同前10年間,下跌后迎接一個巨大的反彈?又或者因為戰線過長,最終導致開發商出現包括資金鏈緊張等問題。2014年,如何快速應對樓市冷場乃至企業轉型,最終撥開霧霾見藍天,對於所有開發商來說,都是值得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