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美關系會在國際亂局中走的更近 還是分的更快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美關係
中美關係

據一般估計,美國在目前的國際亂局下,很難在歐洲、中東和亞太三線同時應對。奧巴馬政府的規則,是依靠多國結盟與合作化解危機。在歐洲靠北約,在中東搞反恐統一戰線,在亞太則聯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考慮到亞太地區熱點並無武力衝突,中美兩國高度緊密互動的經貿關係,及中國重要的地緣影響力,中美關係在近中期內出現改善轉機,緊張對峙緩解松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近來的國際局勢危情疊現,真可謂亂云密布,戰火紛飛。現任羅馬天主教教宗甚至認為:“全球已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戰”。總體天主教看來,全球原有的三大衝突熱點依舊,並又新增了三大對抗前沿。

舊熱點包括中東的巴勒斯坦與以色列衝突,非洲多個國家的長期戰亂,以及在東北亞朝鮮與韓國、美國及日本的長期軍事對峙。新對抗則包括了歐洲方面烏克蘭局勢所引發的內戰,及歐美與俄羅斯對峙,中東“伊斯蘭國”組織對區域甚至全球的嚴重恐怖威脅,以及在亞太地區形成的中國與美國、日本及部分南中國海主權聲索國的戰略對峙。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目前除了亞太熱點尚維持“冷戰”狀態外,其余新舊熱點已多多少少爆發了“熱戰”。

“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戰”當屬言之為過,但世界在經歷了20多年的“后冷戰”時期經濟自由化與全球化浪潮后,目前似乎進入到新一輪“文明價值衝突”周期。譬如烏克蘭危機與“伊斯蘭國”組織威脅,其導火索實際都來自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念變革。烏克蘭本意欲脫離俄羅斯勢力圈,加入歐盟和北約,但此舉乃引發了俄羅斯與歐美的地緣政治與利益衝突。

中東的所謂伊國組織,則是三年前爆發的“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造成區域權威真空和權力重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個極端宗教武裝組織。它在起初作為政府反對派,受到過西方國家的資助與普通民眾的支援,不料一待羽翼豐滿,卻對中東穩定與西方國家倒打一耙。

在亞太地區,美國、日本對中國崛起呈高度戒備與遏制,除了中國與美日的意識形態差異外,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與美國基督教文化,以及日本的高度西化也呈現出迥然不同的文明路徑。在美國、日本的戰略意圖中,也可能包括了對不同意識形態和文明傳統的阻擊。

世界各國經濟體系的開放改革和全球化,其計劃與實施過程要直截了當一些,各種阻力相對小些。目前除了古巴和朝鮮等少數國家的經濟剛剛或有待開放發展外,經濟優先,民生進步已成為了國際社會的主流共識與追求。

但現代價值觀念的進化普及,上層建筑體制的優化完善,文明發展的根本跨越,是很難一蹴而就的事情。美國當年試圖向伊拉克和阿富汗“輸出民主”,現在看來基本失敗,還必須面對極端異化的苦果。其他形式譬如所謂“顏色革命”,也經常會與地緣利益、主權爭議、文化傳統、種族宗教、經濟資源等多重因素交叉衝突,造成復雜棘手的困難或危機局面。

於是有人反倒認為美國正走向衰敗,西方文明正走下坡路。判斷一個文明是否走低,要看兩大基本標準:首先是該文明內部是否有大面積腐敗墮落從而自亂陣腳;再者是要看外部是否出現了更高級先進的文明造成競爭威脅。客觀而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尚沒有遭遇到以上兩種情形,仍然享有領先的綜合優勢。當然,由於其他許多國家和文明正試圖迎頭趕上,美國和西方文明的領先優勢,已經不如原來那般突出明顯了。

據一般估計,美國在目前的國際亂局下,很難在歐洲、中東和亞太三線同時應對。奧巴馬政府的規則,是依靠多國結盟與合作化解危機。在歐洲靠北約,在中東搞反恐統一戰線,在亞太則聯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考慮到亞太地區熱點並無武力衝突,中美兩國高度緊密互動的經貿關係,及中國重要的地緣影響力,中美關係在近中期內出現改善轉機,緊張對峙緩解松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中國應善於抓住這樣的機遇提升自我文明競爭力,包括對內推進依法治國,凝聚民心;對外反擊日本右派,迫其邊緣化;向著中美主導西太平洋(601099,股吧)和平穩定的新戰略方向努力。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