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俄崛起 美歐軟弱 大國競爭迎新時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新網援引新華網報導,中國和俄羅斯的崛起,改變了世界的秩序,美國和歐洲的軟弱已被習近平和普京看破手腳,當西方政策制定者一廂情願的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最終會融入國際秩序當中之際,世界卻從全球治理的後現代夢中醒過來,迎向大國競爭的新時代。

英國金融時報網報導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不久前在上海簽署了天然氣供應協議。正事既已談妥,可以想像兩人舒舒服服地坐下來,就他們同鄰國和西方的種種爭執交換看法。這番交談的氣氛應該是歡快的。


你不必是美國國家安全局充滿傳奇色彩的竊聽人員,就可以猜到這番談話的大致脈絡。兩位領導人正在商討當今的世界秩序。美國和歐洲儘管偶爾會大聲抗議,但迄今不願對抗。

北京在很大程度上是中俄關係中的老大哥。普京需要出售天然氣超過習近平需要購買天然氣,這就是為什麼俄方被迫降低價格。

普京會炫耀地說,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和搞亂烏克蘭,證實了他早就知道的事情。美國和歐洲很「軟」。美國的歐巴馬政府已將避免衝突列為指導原則。美國總統歐巴馬希望自己作為結束兩場戰爭並避免第三場戰爭的美國總統而載入史冊。

至於歐洲,只要看看各國大幅削減軍事支出的行為,就能看透它們的心態。俄羅斯干涉烏克蘭,迫使歐盟各國政府在短期商業利益和維護冷戰後秩序之間作出選擇。在西門子的喬·凱瑟爾和英國石油的戴德立等商界要人表態效忠莫斯科後,已沒有什麼可爭的了。歐洲只能接受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的既成事實。

普京在俄羅斯情報機構聯邦安全局的老朋友告訴他,現在只有兩位西方領導人比較重要:歐巴馬和德國總理默克爾。這種建議有點多此一舉。在其他西方領導人中,法國總統歐蘭德拍板履行為俄羅斯建造2艘兩棲攻擊艦的合同。巧合的是,其中一艘已被命名為「塞瓦斯托波爾」(克里米亞港口城市)。英國首相卡梅倫有時會嚷嚷一番,但倫敦金融城離不開俄羅斯的資金。

美國和歐洲施加的制裁只不過讓俄羅斯略微不舒服;而且偶爾的戰術佯動足以讓西方難下決心。就在最近,莫斯科刻意軟化了語氣,以掩蓋其為烏克蘭東部的俄族分裂分子輸送更多軍事支援的做法。

中國當然不贊同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分裂主義運動觸動中國領導人的神經--他們將保持中國的領土完整列為最高戰略重點。可以想像的是,習近平表達了自己的關切。

這兩位領導人的抱負並不完全一致:普京希望俄羅斯周邊國家都很弱小;而中國不在乎鄰國強大--只要它們對北京服服帖帖就行。普京自認為可以將時鐘倒撥25年,恢復俄羅斯的大國地位。習近平的「中國夢」可信得多,其意圖是洗刷150年西方霸權帶來的恥辱。

然而,總的來說,他們都認為西方是軟弱的。習近平會說,歐巴馬關於領導力的陳詞濫調,未能領悟中國要推翻由美國設計的現有秩序的意圖。歐巴馬大肆吹噓的「重返亞洲」戰略讓中國面對的局勢稍微複雜一些。華盛頓還擁有顯著的軍事優勢。但中國明白,實力取決於動用實力的意志。

歐巴馬讓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後,將竭盡全力避免捲入亞洲的衝突。北京方面有時產生這樣的印象:美國總統似乎更擔憂「一根筋」的日本盟友安倍晉三,而不是中國的意圖。

正如普京改變了烏克蘭的既成事實一樣,習近平在盤算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可以改變西太平洋海上的既成事實。鑒於美國缺乏自信,中國同日本、越南、菲律賓等鄰國圍繞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的海上主權爭端發生衝突,可以達到兩個目的。它們既能表明中國的決心,又顯示出華盛頓的軟弱。歐洲幾乎不值一提,因為北京方面發現可以輕易地分化各國。

報導說,當然,我們不可能確切地知道他們是否進行了這場談話,但時不時通過望遠鏡的另一頭看看倒也不錯。最近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在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辦的首場倫敦會議上表示,世界不只是在經歷一段暫時困難,而是已進入一個「系統性無序」的時期。換言之,西方發達國家未來的日子並不會好過。

但這並不是說,美國和歐洲應該尋求與中國等新興大國或者俄羅斯等復仇國家對抗。但建立穩定的關係需要明白對方的思維,並願意在必要時作出強硬姿態。

不久之前,西方的政策制定者們還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最終將決定,他們想要和「我們」一樣。中國將在現有的國際秩序中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而俄羅斯儘管有些過失,但也會認識到其未來在於融入歐洲。習近平和普京作出了不同的決定。世界正從全球治理的後現代夢中醒過來,迎來又一個大國競爭的新時代。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