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解讀蘋果個人隱私公開信:維持信任,兵行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南人KTV

“在Apple,你的信任對我們而言意味一切。”上周四,蘋果中國官網突然掛出一封名為“Tim C ook闡述Apple對個人隱私的承諾”的公開信。聽蘋果內部人士,這封信由蘋果C EO蒂姆·庫克親自撰寫。可是幾天后,侵入iCloud並竊取大量好萊塢女星私密照片的黑客放出了第二批大尺度照片。一前一后,對蘋果而言無異於“啪啪啪打臉”。


其實,由於黑客此前已預告自己還掌握了大量私密照,將陸續放出,蘋果應該也有了心理准備。在筆者看來,上周的“隱私承諾公開信”已算是一次集中回應,為消除用戶隱憂。

假設以公開信為分水嶺,在此之前有關隱私泄露的問題已然板上釘釘,不容辯駁,那麼更重要的是未來,蘋果能否切切實實地管好用戶雲端資料。

對於“能否管好”,首先要分“客觀”和“主觀”兩個層面來考慮。女明星私照泄露事件屬於前者,即蘋果並非主動放出用戶iCloud隱私內容,而是客觀上被黑客攻陷了。只是在這方面,無論蘋果怎麼強調“用戶密碼強度不夠”,技術上仍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很遺憾的是,綜觀庫克的公開信,沒有道歉的意思。如此一來,蘋果的用戶或潛在用戶很有可能走向兩端,一是從此拒蘋果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不在乎蘋果是不是“死鴨子嘴硬”,更看重安全問題能否被解決。

如果你是第一種,那麼蘋果也算是為自己的態度付出了代價。若是第二種,則要看庫克公開的信和附屬的四項內容(內置隱私保護功能、管理你的隱私、來自政府的信息請求、我們的隱私政策),能否打動你。

關於信息安全改進是此次蘋果公開信的主要內容。簡單來,蘋果iCloud現在改成了兩步驗證。當用戶想要訪問iCloud.com網頁應用時,登錄需要輸入驗證碼。只有當用戶輸入正確驗證碼時,才可以訪問郵件、通訊錄、日曆、提醒事項、Pages、N um bers和Keynote等應用。此外,當用戶使用Apple ID登錄網頁端iCloud.com時,還會收到提醒電子郵件。

這種新設計顯然是有悖於蘋果品簡約易用的初衷的。但也實在是沒辦法,在安全面前,易用性總會打些折扣,如蘋果者也無法免俗,為的是盡可能留住客戶。

就像庫克公開信結尾所寫的“我們知道,獲得你的信任並非易事。也正因如此,我們才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來贏得並保持這份信任”。信任的建立需要日積月累,崩塌則只在頃刻之間。除了直接道歉外,這次蘋果也算是把能的能做的和盤托出了。

再來看“主觀”泄密,意思是蘋果將用戶信息“交出去”。一直以來國內外大型IT企業都曾被指向政府提供用戶信息,涉嫌泄露隱私,但基本都沒人承認過。

此次“個人隱私承諾”的專題中,蘋果倒是主動交代了一些情況。庫克表示,“我想要徹底澄清一點:我們從未與任何國家的任何政府機構就任何品或服務建立過所謂的‘后門’。我們也從未開放過我們的伺服器,並且永遠不會。”但有意思的是,蘋果又在“來自政府的信息請求”一文中寫道,“在我們數以百萬計的賬戶中,只有極少數賬戶受到與國家安全相關請求的影響。2014年上半年,我們收到的這類請求不超過250項。”

蘋果並沒有明這250項是美國政府要求的數字,還是蘋果配合政府提交的用戶信息數字。但是在和幾位國內互聯網企業負責人溝通的過程中,多數人均向筆者表示,其實蘋果根本沒必要將這一細節,特別是具體數字拋出來。這極有可能節外生枝,結果得不償失。

不過也有部分互聯網人士和筆者持相近的觀點:在關於政府信息需求問題上,這次公開信讓蘋果捅破了行業的“窗戶紙”,又給自己樹立了“實誠孩子”的形象。畢竟“女星艷照泄露門”不是輕描淡寫就能過去的事,蘋果想要努力維持和輓回用戶信任,“假大空”是條死路,還不如兵行險。

南都經濟評論員 方南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