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推進成立亞洲投資銀行 不是拿錢砸就行的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亟需核實基建需求的現狀

在今年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與會官員對於如何吸引私企參與投資政府的大型基建項目深感憂慮。顧問稱,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將需要50萬億美元或以上,當中大部分基建都在亞洲。


這是一筆龐大的資金。 apec地區的官員們研究過自身的需要,如建設公路、港口、鐵路、大運量客運系統和發電站,提供清潔用水,增加城市化投入,處理環保問題等等。對此他們的想法都一樣:稅收遠遠不夠應付這些需要,必須大量引入私營企業投資,也需要他們的專業技術和高效率。

中國最近主持了一場重要的亞太經合組織公私對話(apec public private dialogue),討論通過公私合作制促進亞太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對此外界應該感到高興。畢竟,中國的基建投資將占很大一部分。但我的心情很復雜,既感到鼓舞又不免擔憂。很多人似乎都相信只要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中國就是這么想的,所以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來彌補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基建項目投資的不足。

過去一年,我參與了幾十場關於亞太區基建問題的私企討論會。根據我的理解,擁有龐大資金固然是好事,但區內基礎設施建設所面對的真正挑戰並非資金緊絀,而是另外兩大關鍵問題:第一、基建項目必須妥善規劃及“包裝”,但各國政府並不具備規劃大型長期基建項目的能力。

第二,長期基建項目特有的風險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的確,在中國主持的公私合作對話會議上,早會環節的大部分時間里,根本沒人提起“風險”這個詞,這一點令人擔憂。因為如果一個基建項目需時30年,卻沒有采取適當措施緩解長期風險,私營企業就不會貿然投資。

過去四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咨詢理事會(apec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一直以務實方式致力處理這個問題。我們邀請了70多名私營領域專家規劃長期基建項目;任何一個政府若希望閉門討論私企為何不愿在本國參與公私合作基建投資,都可以向這個專家組征求意見。

這個專家組名為“亞太基礎設施建設伙伴關係”(asia pacific infrastructure partnership),已經會見過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墨西哥、秘魯和智利的官員。會見模式既務實又令人印象深刻:會議閉門進行,政府官員向專家組展示其基建項目規劃,由專家們解釋私營企業不愿參與的原因。對話都很坦率,最終協助相關政府高效地制定出項目規劃,以及管理和分配風險的方法。

對中國主持召開的這場對話會,我還有一個擔憂,就是對於基礎設施建設所面臨挑戰,中國的看法與眾不同。首先,中國政府資金相對充裕,不必私企參與,就能在國內建設公路、鐵路、港口、大壩和地鐵系統。其次,中國龐大的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捆綁,如此只會令情況更復雜。以現實角度來看,中國的國有企業不能被視為私營企業,國企對風險和風險管理的看法都與私企不同。一個經濟體若想吸引真正的私企參與,國企的經驗和看法都是無關痛癢的。

所以,如果中國有意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這么做也許真的有用),現在亟需核實現狀,了解如何吸引真正的私營企業參與。砸錢只能解決一小部分問題。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