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美以牢固盟友 在伊朗核問題上難掩分歧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日在白宮舉行會晤。分析人士認為,兩人儘量以平緩語氣面對媒體記者,但依然難掩美國和以色列這對盟友在中東和平進程和伊朗核問題上的分歧。

中新網援引新華網2日報導,對於此次「歐內」會,白宮只安排部分媒體記者在會談開始前聽兩位領導人講話,而在會談結束後沒有公佈任何成果。內塔尼亞胡在90分鐘會談結束後一言不發,離開白宮。


白宮說,歐巴馬期待與內塔尼亞胡討論包括加薩局勢在內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關係、伊朗核問題以及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行動等議題。

歐巴馬首先警告說,他和內塔尼亞胡在「富有挑戰的時刻」會面,必須探尋「改變現狀」的途徑,以便在保障以色列民眾安全的同時避免巴勒斯坦兒童喪生的「悲劇」。

7月8日至8月26日,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發起代號為「護刃行動」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致使大約214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包括500多名兒童。一些婦女和兒童在聯合國機構開設的學校內尋求庇護時遇襲身亡,迫使美國較為少見地出面譴責以色列。以色列官員和媒體則輪番攻擊美國國務卿克裏的調解。

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說,歐巴馬在與內塔尼亞胡會晤時對以色列政府批准在東耶路撒冷為猶太定居者新建2600多所房屋表示「極度擔憂」。

當著媒體的面,內塔尼亞胡則警告歐巴馬不要在任期內使伊朗成為一個「門檻上的核大國」。他說,伊朗尋求與伊核問題六國達成一項使之擺脫嚴厲制裁、同時使自己成為一個「門檻上的核大國」的協議,以色列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

內塔尼亞胡9月29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把伊朗稱作「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呼籲「完全廢除」伊朗製造核武器能力。他還稱「擊敗『伊斯蘭國』而讓伊朗成為『門檻上的核大國』等於贏得戰役而輸掉戰爭」。

《紐約時報》評論認為,內塔尼亞胡使用「門檻上的核大國」一詞意味深長,因為歐巴馬雖然表明要阻止伊朗製造核武器,但一直回避美國能否接受伊朗擁有製造核武器能力這一問題。(接下頁)

[NT:PAGE=$]

伊核問題一直是美以分歧的焦點。目前,伊朗在緊鑼密鼓地與伊核問題六國進行談判,尋求在11月24日這一最後期限前就伊核問題達成一項全面解決方案。奧巴馬已經表示,他傾向於允許伊朗有限度地繼續濃縮鈾用於民事項目。

雖然內塔尼亞胡是白宮常客,但他和歐巴馬的關係一直不睦,兩國關係也因最新一輪以巴和談在今年4月陷入僵局後吃緊,加薩衝突則加劇了這種緊張關係。

克里2013年2月就任國務卿後把重啟以巴和談作為首要任務,並獲得歐巴馬支援。但克里的調解招致以色列國防部長等官員公開指責,和談最終於今年4月陷入僵局。

目前,中東正在經歷變化。曾兩次擔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的馬丁·因迪克認為,以色列正在逐漸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在全球構建自己的聯盟,這有可能在今後數年對以色列的行為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因迪剋日前在接受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採訪時說,加薩衝突不僅加劇了以巴彼此的「反感」,而且對美以關係產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不僅導致兩國關係非常緊張,而且使歐巴馬和內塔尼亞胡的私人關係「更加複雜」。

因迪克指出,儘管美以關係的基本面像美國經濟一樣「牢固」,但皮尤研究中心公佈的民調結果顯示,美國年輕人對以色列的支持率在下降,歐巴馬所在的民主黨人亦然。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那麼兩國關係的基礎會受到「腐蝕」。

類似變化同時出現在以色列。因迪克說,以色列國內尤其是右翼人士覺得他們現在可以無視美國,過去以色列右翼政客從來不能在批評美國的領導地位後而獲得人氣。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