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風險暴露亟待監管 金融創新需考慮分散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最近,北京出現首例P2P網站“跑路”事件。上線僅有4個月的“網金寶”於6月4日悄悄關閉,隨后,有投資人發現,其網站上預留的聯系電話也處於無法接通狀態。日前,深圳的一家名為“科訊網”的網貸平臺同樣出現頁面無法訪問,客服電話不通,負責人失聯的情況。6月19日,零壹財經發布的《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4)》(以下簡稱“白皮書”)監測顯示,2013年P2P借貸行業的風險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暴露。2014年,行業風險會繼續增加,問題平臺數量很可能會再創新高。
零壹公司CEO柏亮在會上總結了過去一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發生的變化:行業從野蠻生長開始到規範發展;加入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機構種類越來越多,不斷地競爭融合衍生出越來越多元化的金融業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使基於利差空間設計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和金融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互聯網金融創新需要尋找更多的新方向;互聯網金融需要適應宏觀經濟“新常態”並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提高了金融運營效率,加速了資金周轉的速度,可能會促進宏觀調控的方式和節奏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也會反饋到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運行上,給企業帶來一些影響。
白皮書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各類線上P2P借貸平臺的數量接近700家,較之2012年的110家增長了5倍多,年度交易額約為1100億元,較之2012年的100億元增長10倍。線下運營的P2P借貸平臺,其增長率與線上相當,成交額較大的5家P2P公司借貸總額在600至800億元左右。“與2012年相比,整個P2P行業有8倍左右的增長。”零壹財經研究總監李耀東表示。
“聽說50萬就可以買一個P2P的軟件,可以從事互聯網的P2P信貸業務,這是不嚴肅的。在互聯網上掛一個眾籌的項目投資,就可以得到10%、15%、20%的收益率,誰敢貼出高收益率廣告,誰就能吸收資金,這種現象是不允許存在的。互聯網金融本身還是金融,金融還是核心。不管互聯網金融的兩種形態是結合還是融合,它始終沒有改變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其本質就是風險。風險的基礎就是信用,沒有信用就是風險,有信用就是風險得到控制。”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19日表示。徐諾金也提出,對互聯網上的風險,一定要由相關參與方在互聯網領域自我消化吸收,防止類似傳統金融把金融風險都轉化為社會風險。
同時,他指出互聯網金融利用了互聯網網絡資源、大數據、云計算三大優勢,不是簡單的物理結合,很有可能是一次融合。徐諾金認為互聯網可能會帶來十個方面的沖擊和挑戰:沖擊傳統的物理銀行概念;沖擊傳統的時空概念;沖擊貨幣金融主權的概念;帶來利率的全面下降;突破風險管理的制約;沖擊現有規章制度;沖擊現有金融格局,產生互聯網時代的巨無霸;沖擊分業經營格局和行業限制,使金融內部和金融與實體之間的融合更加密切;徹底改變傳統的金融競爭規則,真正實現“用戶至上與產品營銷、私人客製與大眾服務”的統一;互聯網金融對傳統的金融監管理念會帶來沖擊。
而原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王連洲認為規範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有以下幾個層面:第一層面是政府的監管;第二層面是行業自律;第三個層面是民間的監管。“互聯網金融的核心還是金融,根本問題還是要清楚風險在哪里聚集、怎樣控制、怎么分散,有些互聯網金融企業把風險控制與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結合起來,發展了新的金融資源。有的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更加精確的風險預測,還有的利用新型的交易機構有效分散風險、提高流動性等,這些工作涉及到金融的核心安全問題。他們的創新能從更高層次上提高金融效率、降低風險,尤其值得鼓勵和肯定”,王連洲認為。
風險頻發也呼喚監管政策的早日出臺。目前,P2P借貸行業的監管歸屬已經確定為銀監會,相關的政策條文正在制定之中。另外,一些行業的自律組織已經成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此前曾撰文指出,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可以預計,中國P2P行業洗牌在即。陸雨泉也表示,未來P2P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未來3至5年,整個行業排名前十的公司可能會占據整個市場70%以上的份額。
說到P2P行業未來的發展,零壹財經研究總監李耀東在《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4》的發布儀式上指出了未來兩到三年內P2P借貸行業會有以下十大發展趨勢:P2P借貸市場進一步擴大,資金價格下降;市場風險加劇,倒閉平臺數量增加;借款區域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擴散,趨勢可能在未來幾年持續;借款人由個人向企業擴散,2013年企業開始參與借貸,規模達到上億;市場細分與整合兩種趨勢並存;發力征信技術,向正規化發展;泛平臺屬性增強,業務范圍拓展;民間金融線上化,如保理、典當可能會借助P2P借貸平臺實現更好的流動性;出現機構投資者;投資便捷化、移動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