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高端理財告別“放羊時代” 理財將是腦力較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0-10 08:56


“如果不懂得投資,那么現有資產會大幅度縮水。今天所擁有的一千萬元,十年之后的購買力可能只有現在的20%或者30%。”這是筆者最近在微信圈內看到的,不得不承認現實讓人心堵。理財已經成為必需。

但是今年以來,從債券到信托產品,多起兌付危機讓投資者感到如履薄冰,此前的僥幸心理在現實前面不堪一擊。

實際上,目前投資者的理財情況來看,只能說明?“放羊時代”已經結束,今後,理財將是腦力的較量。

信托兌付出現延期已經幾乎成了家常便飯,中信信托一款產品延期三個月兌付,中誠信托兌付危機頻發。一些投資人已經表示出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態度,從此遠離信托。


但就實際情況來看,購買這些信托產品的絕大部分投資者在決定投資時,根本不知道資金投向,甚至連合同都沒有看一眼。而信托產品作為高凈值人士的專屬理財渠道,其投資人群的整體水平較高。這表明,當前整個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者教育處在初級階段。

信托業近年來飛速發展,資產規模迅速增長至目前的12.48萬億元。隨著信托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整個行業的風險也隨著加大,產品良莠不齊難以避免。據了解,銀監會在近期的一次內部會議中,預警信托行業總體上報的風險資產超過700億元,其中高風險資產超過了500億元。

雖然看起來不少,但實際上,信托業的整體風控一直以來就比銀行業要嚴厲,據銀監會今年上半年末統計,信托業整體不良率低於1%。,而銀行業已經突破1%,有些地方性分行的不良率甚至達到兩位數,加上信托業由於金融政策支援以及銀監會嚴厲的監管,經歷了十年的利潤增長。

雖然99號檔案再次要求,根據“賣者有責”的規定,銀行對存款人、信托對投資人的安全負有責任,銀行、信托公司的貸款發生風險由銀行與信托公司承擔,存款人與投資人不受影響。

但作為投資者自身來說,在購買任何理財產品之前,都應該理性,清楚的知道理財產品投資的詳細情況,明白風險,而不僅僅了解收益。而在購買之后,也不能如“一買了之”,不做任何追蹤觀察。

可以說,在“剛性兌付”潛規則打破之前,高階理財產品市場處於“放羊時代”,只要放出去,就有固定收益。但如今,面臨的局面是要“與狼共舞”,還要時時提防陷阱,是一次又一次的腦力較量。(秦?煒?)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