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曾接觸鄧肯 美護士全副武裝仍中伊波拉 首宗本土感染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德州一名曾照顧伊波拉患者鄧肯的醫護人員,前日初步檢查對伊波拉病毒呈陽性反應,現正接受隔離等待進一步檢驗結果,若證實染病,將是首名在美國境內感染的患者。當局未有透露該醫護人員的身份,有美媒稱是一名女護士。當局強調該醫護人員接觸鄧肯時穿上整套防護裝備,但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總監弗里登認為,事件明顯反映有醫護人員未有跟足安全指示。CDC警告,其他曾接觸鄧肯的醫護人員亦有染病風險,擔憂或出現更多感染個案。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德州衛生部門昨日表示,該名醫護人員上周五晚起發燒,當晚已接受隔離,亞特蘭大疾控中心正進一步檢驗以作確認。她目前情況穩定,一名與她有「密切聯繫」的人亦已接受隔離。當局昨日封鎖患者的住所四周,派員入內消毒。


鄧肯來自賴比瑞亞,是首名在美境內確診伊波拉的個案,已於上周三病逝。

美國面對可能爆發本土疫情,華府前日起加強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檢疫措施,來自西非疫國塞拉利昂、賴比瑞亞和畿內亞的旅客,入境時均須接受體溫檢查和填寫問卷,措施未來將擴展至另外4個機場,包括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和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

美國自由身攝影記者穆克波早前在賴比瑞亞感染伊波拉,曾與他共事的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攝製人員原本向美國當局承諾,返國後會自願留在家中隔離,但之後卻違反協議。新澤西州當局上周五下令有關人等強制隔離,但表示暫未有人出現伊波拉症狀。

英國因應伊波拉疫情可能傳入,前日進行8小時演習。英格蘭首席醫療官戴維斯估計,病毒未來數個月或傳至英國。衛生大臣侯俊偉稱英國已準備好應對爆發。早前一名到馬其頓公幹的英國商人死亡,已排除死於伊波拉。西班牙首名本土感染伊波拉的女護士拉莫斯,情況嚴重但穩定,她清醒、能坐在病床、戴上氧氣罩和給予醫護人員反應。馬德里一間醫院有多3人接受觀察,令隔離人數增至16人。

《星島日報》報導,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主任弗里登稱,這名女護感染伊波拉的原因涉及違反安全守則,並指院方沒有如實報告問題。

他說:「這宗個案明顯與違反守則有關。只要在安全情況下照料病人,我們有能力預防伊波拉蔓延。」當局現正密切監察50名曾接觸過鄧肯(Thomas Eric Duncan)的人。

德州醫院網絡德州衛生資源(Texas Health Resources)的瓦爾加(Daniel Varga)稱,這名任職於達拉斯市德州生長老教會醫院的女護士與院內其他醫療人員,全身先穿上疾控中心規定的保護裝束,包括保護長袍、保護手套、眼罩、護罩等,才為利比里亞伊波拉病人鄧肯提供治理。鄧肯是首位在美國被確診感染伊波拉的人,同樣在達拉斯市德州生長老教會醫院接受治療,已於上周三撒手塵寰,終年42歲。他相信是在利比里亞感染伊波拉病毒。瓦爾加又稱,這名女護上周五晚也是按照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規定的自我監察療法,報告她出現低度發燒。德州衛生局表示,這名女護士會送往亞特蘭大接受驗證測試,預料當地時間周日稍後有結果。德州生長老教會醫院院方和德州衛生官員暫未公布這名女護士姓名。

德州衛生局長萊基說:「我們知道第二宗個案可能成為事實,因此準備好面對這種可能性。我們正擴大達拉斯的團隊,並且非常努力工作,以避免伊波拉進一步擴散。」(接下頁)

[NT:PAGE=$]

美國出現第二宗伊波拉個案,凸顯聯合國憂慮伊波拉疫情可能惡化及美國國內民眾愈來愈擔心伊波拉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並非杞人憂天。

伊波拉病毒潛伏期為2-21天,病毒傳播途徑包括直接接觸(通過破損皮膚或黏膜)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
 
英國首席醫療官戴維斯(Sally Davies)上周六(11日)警告,隨著伊波拉病毒在西非造成的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她研判伊波拉病毒有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入侵英國。

因應致命的伊波拉病毒可能入侵,英國上周六舉行長達八小時的演習,測試國內的醫院是否做好醫治伊波拉病患的準備,由演員假扮有伊波拉病毒病徵的民眾在購物中心昏倒,醫護人員依標準規定流程送這名病患前往醫院治療。

戴維斯接受訪問時說,未來幾個月如果英國出現伊波拉病毒個案,她並不會感到意外,這次演習十分重要,檢測英國醫療系統因應伊波拉病毒的準備情況,還有救護服務、地方與中央政府的因應能力。

另一方面,針對首相卡梅倫日前宣布,預定下周在倫敦兩大機場希斯路、蓋特威克及歐洲之星在聖潘克斯火車站,對那些從伊波拉疫區入境英國的旅客進行篩檢,引發專家批評。

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梅比(David Mabey)說,目前所有從西非直航到英國的航班都被取消,難道政府要篩檢來自布魯塞爾、巴黎、法蘭克福等地方的旅客嗎?這樣做只是會延誤旅客行程。還有專家說,在機場和火車站篩檢根本是政治公關手段,毫無用處。

戴維斯坦承,篩檢不太可能查出許多伊波拉病例,但這會使民眾更進一步了解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病徵,及一旦染病應該如何尋求醫治。目前歐洲唯一證實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是一名西班牙的護士,目前在馬德里醫院治療,病情已有改善。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上周三(8日)公布,全球迄今已有8399宗確診伊波拉個案,當中4033人已身亡。聯合國伊波拉特使指出,伊波拉患者的感染人數約每3至4周增加一倍,疫情不太可能迅速受控,全球民眾可能不得不與伊波拉病毒長時間共存。

南非傳媒昨警告,大批西非國家的民眾由疫區逃往南非,恐令南非成為爆發疫情的高危國家。據報導,生活在約翰內斯堡的賴比瑞亞、塞拉利昂和畿內亞移民證實,老家有大量民眾正試圖進入南非,大部分長途跋涉,選擇從管理鬆懈的陸路口岸進入。南非官員淡化威脅,指出南非距西非較遠,染疫者不太可能活著抵達,民眾應「克服媒體製造的不必要恐慌」。

美國首名本土確診伊波拉患者鄧肯身亡後,其家人公開醫療紀錄,質疑當局基於鄧肯是非洲人,未有及時醫治,更在其出現病徵時讓其出院,終令他病情惡化致死。

鄧肯上月20日由賴比利飛抵達得州達拉斯探親,離境時曾隱瞞登機前數天有接觸過伊波拉患者,及後感到不適,30日證實感染伊波拉,延至上周三(8日)病逝。他的母親與外甥上周六(11日)舉行記者會,指摘醫護人員及相關部門在處理鄧肯的個案時「手法差劣不公」。

家人稱,鄧肯未有如另外兩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美國人般送到設備較佳的內布拉斯加醫療中心,錯過早期治療機會。他們公開鄧肯的醫療紀錄,指出鄧肯上月25日首次到急症室求醫時,雖然交代了旅行史,出現體溫升至39.4℃、腹痛程度達8級(最痛為10級)等疑似伊波拉病徵,但醫護人員沒有進行病毒測試便安排他出院。傳染病學專家阿達利亞(Amesh Adalja)指出,醫護人員問診後應察覺鄧肯可能染病,最終卻作出錯誤診斷,令人費解。

事件除了顯示醫護人員面對伊波拉疫情警覺不足外,亦令輿論再度關注抗伊波拉激發美國排外情緒。鄧肯證實染病時,傳媒將注意力集中於他是否美國公民,居於達拉斯的黑人亦被視為病毒傳播者,遭受各種歧視。社交網絡出現指摘黑人帶來伊波拉的種族主義言論,更有呼聲要求全面隔離達拉斯。有論者擔心,這些排外行為將造成更嚴重恐慌,令疫情惡化。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