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三箭齊發:碧桂園水頭鎮扶貧紀實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手掌中倒適量嬰兒油,將手搓熱,從嬰兒前額中心處開始,用雙手拇指輕輕往外推壓……”學員們一邊聚精會神地聽著老師的講解,一雙雙有點起繭的手一邊動作有點笨拙地把弄著面前的嬰兒模型。這里並不是醫院的育嬰課堂,而是在佛岡縣水頭鎮下的一個村委文化室里舉行的家政育嬰技能培訓班。

繼此前在英德樹山村、廣州(樓盤)花都梯面鎮成功實現通過指導村民種植苗圃,發展綠色產業,達致協助村民脫貧致富后,秉承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信念的碧桂園,如今在扶貧之路上再創新,在佛岡縣水頭鎮實施全省首個“全民技能提升計劃”。碧桂園與當地政府、職業教育機構及職業介紹中介合作,根據市場需求,為佛岡縣水頭鎮村民提供9門職業教育課程,供村民自行選擇,培訓考試通過后可推薦就業,以期實現就業脫貧。


前期調研要有“騙子的毅力”

2012年7月16日,由水頭鎮領導梁沛英、廖紅星、馮卓勇,碧桂園扶貧濟困辦公室劉剛、童秋旭、藍興華、梁時、趙正武,當時還是中山(樓盤)大學實習生的梁蘭、王月嬌,華南農業大學實習生胡堅鑫等11人組成的碧桂園佛岡縣扶貧項目部正式進駐水頭鎮。為了解水頭鎮各村勞動力情況及村民對於提升職業技能的想法,項目組還招聘了33名當地的教師及學生協助調研。

但是,盡管水頭鎮政府在7月底已召開動員大會,通報全鎮碧桂園將在水頭鎮開展培訓,動員各村積極參與,並要求各村委派人員協助調研工作。但由於宣傳力度不足、部分村委不配合或村民不理解等原因,調研隊伍進行前期入戶拜訪時依然困難重重,甚至都曾被誤認為是騙子或者傳銷人員而被趕出家門。但他們沒有放棄,自嘲一句“騙子和傳銷也應該具備我們這樣的毅力”后,便又繼續厚著臉皮敲開另外一扇家門。

從8月1日開始,經過20多天的努力,小組最終完成了5018戶的調研,並形成“一戶一檔”,做好數據統計與分析工作,掌握了第一手的資料,為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也使全民技能提升計劃所開設的培訓班更貼近村民意愿。

一種手段太少,要“三箭齊發”

相較於碧桂園其他地區的扶貧項目,佛岡水頭鎮走了資金扶助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創新性扶貧道路,而“三箭齊發”的工作方法更是碧桂園扶貧道路的一個新探索。

“三箭齊發”是指在水頭鎮同時開展職業學歷教育幫扶、中期技能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使“全民技能提升項目”轟動水頭。尤其因為社會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是本次扶貧項目的新嘗試,碧桂園提倡“做精做實,試點先行,示范宣傳”,要求扎扎實實地做好培訓,提升村民的職業技能及增加其農業科學知識。

第一箭瞄準職業學歷教育

黃海英,是水頭鎮新坣村人,正在讀中職的她因父母雙亡,只能兄妹三人相依為命。在學校,海英是勤奮好學的學生,而在課余,她則會做兼職,為家里減輕負擔。當學習與生活的兩把重擔壓在肩上,1993年出生的她臉上少了稚氣,卻多了一份堅忍。調研小組從村委處得知了海英的情況后,迅速地到她家進行拜訪,並為她辦理了幫扶手續,還鼓勵她將來要繼續深造,自考大專,而碧桂園也將會繼續支援她的大部分讀書費用。

為幫扶水頭鎮在讀技校生繼續完成學業,以及幫扶有意愿就讀職業學歷教育的學生進入學校就讀,碧桂園將幫扶每位學生80%的學費及住宿費,並給予每人每月400元的生活補貼,每學期按5個月計算,開學初一次性劃撥1500元,余下500元在該學期期末考核合格后與下學期的生活補助一同劃撥。

同時,碧桂園也以助學金形式對水頭鎮貧困大學生進行幫扶,補助標準原則上按重點本科6000元/人,普通本科4000元/人,大專院校3000元/人實施。

截止目前,碧桂園扶貧項目部收集到並登記在冊的幫扶技校學生名單為1891822人。

第二箭瞄準中期技能培訓

除了資金的幫扶,碧桂園還在水頭鎮掀起了一股職業技能學習的旋風,從16-60歲,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在9門職業技能課程中選擇一門進行學習,考核通過后,碧桂園還可以推薦就業,實現適齡勞動力“人人有技能、人人強技能、個個能就業”。

項目開設的培訓課程結合調研結果,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首期培訓,碧桂園提供了叉車駕駛、電工技術、電焊工、計算機技術、汽車維修5門課程供村民選擇。而在2013年,項目組開拓思路,加開了室內設計、吊車駕駛、財務會計及家政育嬰師4個培訓班。而其中,家政育嬰師更成為培訓課程里面的“熱門專業”,它也讓農村里這群30-450歲原本最難就業的大媽們瞬間變成職業市場里的香餑餑。

黃英霞是水頭鎮桂田村人,46歲的黃阿姨原本已外出從事家政月嫂服務工作4、5年,並且工資已有6000以上。當她聽說碧桂園到村里開設了家政育嬰師的培訓課程之后,她毅然決定從廣州辭職回村接受培訓,並且成功考取育嬰師證書。黃阿姨說:“拿到證書之后,至少每個月工資多一千,比起在家耕種砂糖桔劃算多了!”而如今,月入7000多的她已成為村里聞名的就業明星。

鄭德城市水頭鎮桂元村人,原本在佛山(樓盤)工廠上班的他因為沒有一門技能,工資低,待遇差,在得知碧桂園的幫扶項目后,也辭職回村參加叉車司機的培訓。取得證書后,鄭德城回到了原來的工廠上班,成為廠里的叉車司機,工資還上漲到4000多元,包吃住,待遇相當不錯。

除了課程設計尊重村民意愿,碧桂園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還貼心地安排在各村委的文化室,方便村民上課。而且,為了不影響村民進行農作,職業技能培訓亦改集中培訓為分散培訓,將一個月的課時分散在三個月內完成。

第三箭瞄準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沙糖桔種植業是佛岡縣農業支柱產業,也是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近年來,一種被稱為“柑桔癌症”的黃龍病正威海(樓盤)佛岡縣的沙糖桔產業。

碧桂園佛岡扶貧項目不的工作人員在調研時發現水頭鎮的沙糖桔受災嚴重,很多果農血本無歸,於是在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里,項目組亦將沙糖桔病蟲害防治技術作為重點幫扶項目,邀請廣東省農業廳等專家親臨水頭鎮實地考察,成立專題研究,並邀請專家為村民講解,與村民互動,答疑解難。

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同樣安排在方便村民到達的各村委文化室中進行,每期培訓,村民們都把教室擠得水泄不通,晚到的村民即使在窗外站著,也堅持要聽完2小時的培訓。同時,在課堂上,為幫助村民理解,播放的電子材料也均是采用粵語配音。有的村民為了更好地解決自家沙糖桔的疑難雜症,還會特意掰下一截枝葉,現場向專家請教。而天氣好時間又充足的時候,專家甚至會帶領村民們到果園田間進行講解。最後培訓共開設4期30個班,共有4359人參加了此類培訓,占全鎮勞動力總人數的20.8%,學習農業科學知識蔚然成風。

村民的學習氛圍濃厚,而專家的講課熱情也十分高漲。被調到林業局后依然欣然回到農村講解果樹種植的鄧局長每次授課,均堅持要站著授課,他說:“上課就要有上課的氣勢,長輩奮戰在前,后輩不敢懈怠!”敬業精神讓人崇敬。

反思蓄力再前行

2013年,碧桂園水頭鎮全民技能提升項目扶貧項目獲“優秀扶貧項目”獎。但項目組並沒有驕傲,目前他們仍在水頭鎮,為實現將水頭鎮打造成為技能強鎮,樹立“要技工,到水頭”的品牌而不斷努力。

善於反思方能更好地蓄力前行,項目組總結過去經驗,在年度工作匯報中對拓展項目宣傳方式、增強對受助學生及學員的組織管理及提升就業推薦三方面工作提出了他們的思考,並努力踐行碧桂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精神,為水頭鎮的村民帶來更多的幸福。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