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股評論:拋售與你無關又有關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魏德納(David Weidner)撰文指出,美國人對股市投資的參與度已大大降低,而且自動交易技術發展迅速,這就意味以股市作為經濟晴雨表已不再那麼靈光,但由於股市的主要參與者恰恰是經濟體系中作出決策者,股市漲跌的影響依然不能忽視。

以下即魏德納的評論文章全文:


這是怎樣的行情啊。股市簡直是跳樓加吐血超級大甩賣 — 或者得更直接一點,我們都要被徹底打垮了。

等等,“我們”?

事實是,自從大衰退開始以來,大多數之前投資股市的美國人都撤了出來,而且再也沒有回去。投資公司協會的數據顯示,從2007年初到2014年8月底,股票共同基金投資凈流失6350億美元以上。哪怕在今年的短命漲勢期間,也流失了350億美元以上。

當然,客觀地,也不能將這全歸因於投資者的放棄股票。比如,許多人是轉向了低成本的選擇如ETF之類。

不過,無論怎樣,市場參與度下滑的大趨勢還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結論都一樣,只是具體數據有所差異而已。

一場持續的蓋洛普民調顯示,在美國家庭當中,直接或者間接持有股票者所占的比例在2002年達到67%的最高點,之后就持續下滑,2011年降至54%。皮尤研究中心5月間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這一趨勢還在延續,目前持有股票的家庭的比例已降低到了45%。密安大學9月8日發布的調查報告則稱,美國家庭直接或間接持有股票的比例2011年就已低於18%,大大低於2001年的31%,還有,只有16%的家庭直接持有股票,為1962年以來的最低點。

既然如此,市場參與率已下滑,我們又該如何去理解市場不久前的漲勢,以及眼下的拋售呢?

首先,盡管我們或許還可以市場是人們情緒的氣壓計,漲勢或盤整都是以投資者信心為基礎的,但是那些迅速的波動,恐怕更多已和人們的情緒無關,而是市場技術發展的物。2010年的閃電崩盤已讓我們見識了一次基於運算法則的自動交易的威力 — 只要給一個機器人輸入拋售狂熱程序,其他的就都會追隨。

從這個角度來,市場的許多利得和虧損其實不見得是一個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投資者的想法決定的,而是各種程序的自動反應使然。

其次,哪怕是還能夠在市場上尋找到的情緒面因素,其實也和大家是否相信股票是個好選擇無關。今年股市逐步走高時,這些增長中的大部分也不是靠基本面來支撐的。近期人們似乎對全球經濟前景格外擔心,但這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歸根結底,今年股市的利得,其主要推動力其實是其他投資選項如房地、債券和大宗商品的表現更加糟糕。

最后,這些虧損和利得背后,其實是數量很少的一小群投資者,即有錢人。聯儲和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告訴我們,美國最富有的5%家庭掌握82%的股票,財富在市場上出現或消失,基本上是他們專有的游戲。

當然,這並不意味我們就可以對股市的下跌視若無睹。畢竟,哪怕參與率降低了,股市依然是我們度量經濟健康情況的一個關鍵指標。看看最近這些天,那些大媒體的頭版都是什麼吧。和失業率以及油價一樣,股市依然是我們日常談到經濟時最頻繁涉及的話題 — 哪怕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沒有在市場中。

那些真正持有股票的人,往往也都是在我們的經濟體系當中做出重要決定的人 — 僱用什麼人,僱用多少,等等。如果他們看自己的投資組合,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那麼他們開設新工廠或者店面的念頭也會受到影響的。

總之,股市近期的漲跌其實並沒有真正直接影響到我們大多數人,但我們卻又不能不去關心。一場遷延日久的拋售對不是什麼好事,多米諾骨牌會一塊塊倒下的。(子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