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外匯占款恢復增長 趨勢性下降仍不可避免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華社記者王淑娟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央行最新數據顯示,9月末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較8月末小幅增長,扭轉了8月份數百億元的“負增長”局勢。據記者了解,5月份以來,外匯占款的波動性開始加大,在短期資本流出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預計四季度外匯占款整體仍將趨勢性下降。
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末,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29.4592萬億元人民幣,較8月末新增11.4億元人民幣。而此前的8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凈減少了311.46億元。
可以看出,中國外匯占款自5月開始出現下降趨勢,6月環比出現負增長,7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出現短暫回升,增加378億元人民幣,但8月再次出現負增長,而9月份再次小幅正增長。
“國際收支雙順差是支援外匯占款多增的基礎因素,9月份人民幣整體小幅升值也支援外匯占款多增。”交通銀行研究員徐博指出。
數據顯示,近幾個月以來,中國外貿月度順差屢創新高,其中8月、9月月度順差值分別較去年同期擴大77.8%和110%。9月份外貿表現依然強勁,出口大幅增長15.3%,貿易順差310億美元。
此外,9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也升值了155個基點。並且,此前的FDI數據也顯示,中國9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FDI)增速探底回升,同比增加1.9%。
徐博認為,近期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將總體保持,境內利率水平較高、中美利差持續存在,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持續存在。不過,境內外利差趨於縮窄、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在、房地產市場下行、人民幣匯率預期分化均不利於外匯占款多增,預計四季度外匯占款新增規模將小於去年同期。
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研究員陳偉也認為,外匯占款繼續低位增長成為常態。前瞻性地來看,隨著國內資本回報率下降、國內企業對外投資步伐加快以及美元步入升息周期,資本凈流入規模或將趨勢性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四季度盡管有外匯占款持續低迷、銀行存款增長持續存在壓力等因素的不利影響,但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基礎貨幣投放方式調整應能對沖這一不利影響。
最新市場訊息稱,為了平滑年末資金流動可能造成的市場波動,央行已經計劃再次向多家大型商業銀行注入約2000億元的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而就在9月份,央行剛剛向五大國有銀行注入5000億元的常備借貸便利工具。
據市場人士稱,四季度往往資金波動較為頻繁,加上新一輪新股發行在即,在外匯占款趨勢性下降的背景下,利用SLF等創新工具來平滑流動性成為央行的必要之舉。(完)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