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依法治國 中共四中全會展現習近平治國方略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昨(20)日在北京開幕,據知情人士指出,本次會議重點討論「依法治國」,標誌著自十八大以來,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由側重治黨轉向治國。習近平的兩名前任,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思想,胡錦濤則有「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此次四中全會,習近平將以「依法治國」為切入點,闡述具有他個人色彩的中共新領導集體的治國方略。


香港《明報》報導,據悉,四中全會昨日的第一項議程,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總結自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工作,以及展望下一年工作思路。除「依法治國」外,經濟、反腐、軍事、外交等議題都將涉及。

據北京熟知高層政情的消息人士指,十八大之後,習近平以反腐敗作為切入點,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權力重組,也基本完成中共內部「治黨」的清理工作。四中全會,將是習近平由治黨轉向治國的重要標誌,其治國方略將在這一會議上得到重點體現。10月15日,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72周年的前4天,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講話,被認為是刻意模仿毛澤東,展示其治國理念。

習近平的兩位前任,江澤民在執政後期提出「三個代表」思想,胡錦濤則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如今,江、胡的執政理念已成為中共執政的重要圭臬。習近平接棒之後,雖然提出「中國夢」這一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口號。但有學者認為,「中國夢」就像胡錦濤時代的「建設和諧社會」一樣,更多只是一個口號而非嚴謹的治國理念;而這口號本身, 目前已經變成一個包含傳統文化、民族主義、一黨執政等內容的大雜燴,並且被一些文宣濫用成為市井流俗。有鑑於此,習近平將在治國方略上提出新的執政方式。

據北京知情人士指,四中提出依法治國,是在十八大後的反腐風暴中,中共高層目睹黨內貪腐成風,貪腐分子違反甚至破壞現行法制;在以周永康落馬為標誌,整飭黨風收效顯著後,將治黨方式推及治國。據悉,在對三中全會關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具體化中,四中全會關於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議題中,將涉及改善中共的領導和執政方式、法治政府建設、司法改革和法制化反腐等內容。

「治黨和治國兩手抓,兩手都硬。」據一位體制內智囊人士對本報指出,這將是具有習近平個人色彩的治國方式之一。在法制框架內,不論是中共黨員還是普通公民,官方都將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該人士提醒稱,中國式的「依法治國」,並非「三權分立」式的權力相互牽制;「依法」是在中共領導立法、司法的前提下進行。 對於「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提法,有內地民主黨派高層人士對本報指,這三者之間經常矛盾,在發生矛盾時,最後事實都證明,只能「堅持(中共)黨的領導」。
 
香港《文匯報》報導,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已明確提出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要實現的法治目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十八大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這次四中全會舉行的時間點,距離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執政已近兩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已啟動實施近一年,要實現「法治中國」的目標時間表上餘下的時間也就數年之多。

9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法治中國,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接下頁)

[NT:PAGE=$]

輿論認為,中國當下,全面深化改革勢在必行,依法治國更是刻不容緩。法治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誌,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更需要用制度為強勢反腐護航,使其成為穩定社會、促進經濟、凝聚人心、深化改革的重要推手。

推進依法治國,亦將為面臨下行壓力與轉型難題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紅利。市場經濟的有效有序運行,法治是基本條件。當前中國經濟的諸多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都與法治缺失有關。 這些都說明,中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地渴望法治。

中共幾代領導集體均強調「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於1997年和1999年分別被寫入中共十五大報告和中國現行憲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於2010年底基本形成。

「法律體系初成,不代表法治國家的完備。」四中全會前參加建言獻策的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沈國明說,在基本「有法可依」的環境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仍在推進之中,而「有法可依」也不是靜止的,也需要不斷完善,這都構成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的時代背景。

「對於四中全會,我們更加關注如何提高司法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這是擺在執政黨面前的一大考題,在高速現代化的進程中,社會治理未必都是均衡發展的,要讓13億多人都高度自覺地依法辦事,並不容易。」沈國明說。

法學專家、全國政協常委周漢民則指出:「歸根結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可持續推進,需要執政黨進一步改進和提高自身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多位法學專家期待中國進一步實施好「依憲治國」。這個提法曾於2002年3月寫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2012年紀念現行憲法實施30周年大會上和前不久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也明確提及。法學專家認為,依憲治國是最高層級的依法治國,在憲法旗幟下,法治將體現出法的存在性、公正性、至上性、預設性,既要對權力制約,也要對權利保障,最大可能彰顯公平正義。

這都意味著,十八屆四中全會是中共黨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決定民族前途命運的歷史跨越。

《明報》報導指,據知情學者透露,四中全會將重點討論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草案),其內容主要是三中全會中關於「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這一部分內容的細化。在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前述學者指,當下中共這一「法治」的提法,與西方「法治」(rule of law)並非同一概念。中國的「依法治國」,是以堅持「黨的領導」為前提。

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政治報告中,江澤民明確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將過去「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提法,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999年,「依法治國」被載入憲法。2007年,胡錦濤在十七大上亦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十八大報告再次重提「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剛接掌中共總書記,出席紀念憲法施行30周年大會時,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備受矚目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昨天召開,依法治國是此次會議的焦點議題。《文匯報》社論指,法治是中國走向現代文明的標誌,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四中全會聚焦依法治國,把依法治國提到中共執政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樹立公平正義的法治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將由此走上康莊大道。

十八大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必須通過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傾向;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通過法治形成更加規範有序推進改革的方式;社會進入「轉型期」,必須通過法治化解複雜的深層次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當前中國正處於全面深入改革的關鍵時期,進一步簡政放權,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需要良好的法治環境,依法治國是改革攻堅克難的必然選擇。可以相信,在法治的引領下,中國經濟會釋放出巨大潛力。

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成就之大,世界有目共睹。反腐成效要持久,最終要靠建立嚴格的反腐機制,要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對權力加以規範、約束,對違法失職者加以追究,防止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牟利於己、加害於民。依法治國正是通過法治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官員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康莊大道。「法治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證明,不實行法治,不依法治國,中華民族不可能復興,中國不可能真正富強、民主、文明。不實現「法治夢」,就不可能實現「中國夢」。加強依法治國,樹立法治理念,完善司法公開制度,依法加強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讓任何社會矛盾都可以通過法治來得以解決,讓民眾享受到公平正義,完成中國向現代文明國家的成功轉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