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禁令下的比特幣暗流:引入互聯網金融概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0-23 09:17


見習記者 張爍 北京報導

雖然央行早在2013年就試圖通過禁止第三方支付和銀行染指比特幣交易,來抑制比特幣這種互聯網虛擬商品的投機行為,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看似低迷的市場背后,中本聰的擁躉們卻並沒有放棄投資比特幣


除去傳統的“挖礦”和交易平台等上游業,比特幣市場已經形成一個包括融資融券、比特幣錢包、數字信貸、比特幣理財、比特幣支付等在內的綜合業鏈條,比特幣究竟是數字貨幣的革命還是又一個旁氏騙局,目前仍無人可知。

金融化趨勢

獲得比特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大家熟知的平台交易,另一種則是自己“挖礦”。

早期的挖礦主要是個人通過PC電腦,運用CPU、顯卡的運算能力來進行,到后來有了專業的礦機,再到現在進入了雲算力時代。

“所謂雲算力時代,就是有專門的機構購買很多礦機直接裝起來,建立一個礦場來單獨承受噪音、熱量、耗電等。礦場把整個算力放到互聯網上,讓大家去認購,買幾台礦機或買一些算力,買后算力在理論上屬於買家,它所生的收益屬於買家,買家不用把礦機帶回家,但會按照份額分享,這就是雲算力時代。” BTC123創始人墨不一稱。

除了採礦業的規模化之外,比特幣的交易也進入了金融化時代。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從2014下半年開始,目前比特幣市場已經出現了比特幣錢包、期貨、定期理財、余幣寶(類似於余額寶)等一系列金融品。甚至目前國內市場上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金融也被引入了比特幣市場。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已有利用P2P網貸的模式做數字資抵押借貸的P2P網貸平台。

“我們認為可以有效抵押的數字資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有明確的市場價值,另一個是可以快速變現。根據這兩個條件,目前主要可以用來抵押的數字資,一個是域名,另一個就是數字貨幣,例如比特幣萊特幣。” 當鋪網CEO秦濤向記者介紹。

“由於P2P是點對點的自由交易,普通投資者對於域名和數字貨幣這種虛擬資的認識可能存在不足,如果平台本身不能對域名或者數字資的價格做出合理定價,那麼這類P2P平台將會存在很大風險。”一位知名P2P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一些比特幣交易平台也推出了比特幣的類余額寶品和定期理財品。以Bitvc發售的第一款定期理財品為例,該理財品共募集2000個幣(市場價約600萬人民幣),每人限購50個幣,月收益率1.2%,期限為2個月。Bitvc通過與火幣網旗下的礦池Digcoin合作,以自身礦場的算力做抵押,利用理財品募集的資金擴大算力進行挖礦,再與投資人分享挖礦的收益。

“盡管目前的比特幣理財收益可觀,但從長遠來看,挖礦的難度總是越來越大的,單純依靠挖礦很難保證比特幣定期理財長久的收益。此外,比特幣自身價格的浮動也可能造成投資者收益名升實降的情況。”一位比特幣資深玩家對記者表示。

前景難測

比特幣誕生開始之日起,質疑之聲就不於耳。首先繞不過去的是政策風險。

2013年上半年起,比特幣價格瘋漲,全球近一半的比特幣交易彙集中國,為避免因比特幣等虛擬商品借“虛擬貨幣”之名過度炒作,損害公利益和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央行下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指出比特幣具有沒有集中發行方、總量有限、使用不受地域限制和匿名性等四個主要特點,並禁止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染指比特幣交易。隨后,比特幣在中國成交量大幅萎縮,如今只有當年十分之一的交易量。

忽上忽下的價格不僅讓比特幣投資者受損,更引發了旁氏騙局的質疑。不少觀察人士認為,大多數人買比特幣是認為它會升值,而不是因為比特幣本身的使用價值。“即使有商家表示願意接受比特幣支付,那也是一種作秀,因為聲稱願意接受比特幣,就有媒體願意報導,等於是換一個廉價的廣告。”一位曾經的比特幣投資者對記者介紹。

一位持有比特幣的金融從業人員對於不斷翻新的比特幣玩法表示:“如果比特幣的金融工具真的和現實社會一樣成熟,以比特幣現在的市場價格,大規模的資金套利在所難免。先在期貨市場鎖定價格,再投入比特幣的定期理財,以目前比特幣定期理財的高收益率,几乎就是無風險套利。”

“且不比特幣目前尚沒有支付場景,就以現在比特幣的玩法,很可能再次遭到監管機構的打壓。”一位比特幣資深觀察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現實中銀行發行理財品都要監管層審批,比特幣的金融品目前規模還小,一旦做大,難免遇到政策壁壘。”一位金融監管機構人士告訴記者。(編輯 馬春園)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