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小蘭嶼發現第二種史前物種 與恐龍同期的〝仙女蝦〞
鉅亨網新聞中心
屏東海生館研究員最近在蘭嶼東南方~小蘭嶼的一個暫時性水塘採集到一些泥土,經由顯微鏡檢視,發現一種像是金字塔型狀的卵,分離孵化培育後發現,是一種台灣新紀錄的「仙女蝦」,這種仙女蝦跟恐龍是同一個時代的古老物種,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兩億年。
(溫蘭魁報導)
屏東海生館研究助理朱育民指出,跟恐龍同一時期的仙女蝦有獨特的生活史,牠們產下的卵可以抵抗乾旱、高溫和低溫等惡劣環境,因此被稱為「耐久卵」,更神奇的是,當下一次降雨形成水池時,這些耐久卵能夠快速的孵化,並且在短時間之內成長、繁殖和產卵,在國外曾經就有仙女蝦的卵10年後才孵化出幼蝦的紀錄。
朱育民表示,這一次在小蘭嶼採集到的仙女蝦的卵,總共孵化出大約200隻到500隻的仙女蝦,研判這些卵很有可能是候鳥從澳洲的昆士蘭帶來的,但是跟昆士蘭很大的不同是,昆士蘭雄的仙女蝦和雌的仙女蝦的比例是1:1,但,小蘭嶼的仙女蝦,雄的非常少「昆士蘭那邊,我們看報告,牠們的雌、雄比差不多接近是1:1,但是我們這邊,有時候都孵不出公的,上千隻裡面才會有一隻公的出來。」
朱育民表示,台灣第一次發現仙女蝦是大約10年前在陽明山的向天湖,但是,小蘭嶼的仙女蝦和陽明山向天湖的仙女蝦有明顯差異,朱育民說,仙女蝦並不是真正的蝦子,在分類上屬於鰓足綱的生物,一般體長約2~4公分,有像羽毛般的腳和蝦子的尾巴,身體是螢光綠,尾巴是橘紅色,活動時,是腹部朝上的仰泳姿勢,因為色彩絢麗,外形優美,仙女蝦因而得名。(照片:屏東海生館提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