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察言觀市:“慢性子”的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今年一季度國內經濟持續惡化,4月以來國務院召開8次常務會議部署穩增長措施。隨著各種“微刺激”政策不斷推出以及效果的逐漸顯現,國內宏觀經濟持續向好。但市場似乎並不買賬,股指仍舊維持振蕩,商品仍然跌多漲少。難道市場故意對這些利好視而不見,還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先讓我們梳理一下近期市場上的利好。政策方面,各種“微刺激”政策仍在密集出臺:通過調整銀行存貸比分子、分母內容以及擴大定向降準等方式維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集中開工一批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抵消房地產投資的放緩等。數據方面,6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1.0,連續第四個月回升,創近6個月最高水平;6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為50.7,PMI終值半年來首次重回50枯榮線上方;6月匯豐服務業PMI為53.1,創近15個月新高。顯然,與一季度相比,當前國內經濟形勢明顯好轉是事實,但反映宏觀經濟走勢的上證指數並未擺脫低位振蕩。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與當前政府宏觀調控思路有很大關係。


“金融玩的就是預期”,當前的市場價格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市場對於后市的預期。國內宏觀經濟的預期又是什么呢?從李克強總理的幾次“經濟公開課”中我們已經清楚地知道,國內經濟已經告別“高速增長”,而轉向“中高速增長”,政府已經清楚地為經濟設定了上下限,下限是保證就業,上限是防控通脹。政府為經濟設定上下限的同時,實際上也為宏觀市場預期設定了一個上下限。雖然前5個月經濟數據一直在惡化,但上證指數並未有實質性的走低,正是由於政府會為經濟托底的預期穩定了市場。同樣的道理,在經濟數據持續向好的當下,市場並未大幅回升,也是基於市場早已有了經濟會企穩的預期。“預期管理”已經成為本屆政府宏觀調控的一大特色。

如果給“穩增長”做一個分類的話,過去以印鈔票為主的“穩增長”是“粗放型”的穩增長,而目前以“微刺激”為主的穩增長則是“精細型”的穩增長,是兼顧了調結構之后的穩增長。粗放型穩增長帶來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短期內能夠快速拉升經濟增速,所以市場能夠對此快速做出反應。精細型穩增長則是講究小火慢燉、定向發力,對經濟產生實質提振需要一段時間,但影響持續的時間更長。可以預期,隨著各種微刺激措施的效果不斷顯現,三季度國內宏觀經濟將繼續好轉。

穩增長模式的轉變和政府對於宏觀預期的管理使得市場不再像以前一樣聽到穩增長就會劇烈反應,市場已經由之前的“急性子”變成了“慢性子”。慢性子不代表沒脾氣,可以預見,在宏觀經濟觸及上限促使政府進行“上限管理”前,國內經濟料將持續改善,與此對應,股指市場將易漲難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