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成本+政治爭端 日本企業加速退出中國市場
鉅亨網編譯呂佩憶綜合外電
釣魚臺爭端是日資企業退出大陸的導火線 (圖:AFP)
《中國日報網》引述外媒的報導指出,由於人員成本和土地等價格上升,加上中日釣魚臺問題導致政治風險大增,日本企業正盡速退出中國市場。
據日本《每日新聞》7月8日報導,東京的凱艾斯諮詢公司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在中國投資資訊的服務公司。中國於2012年將釣魚臺國有化引發中國反日遊行後,尋求凱艾斯諮詢有關撤資和縮減投資規模的企業數大增。
根據報導,中國的外資解散,必須得到地方政府的核准。由於外資在進入中國後享受數年的免稅福利,因此,若不到指定期間期滿就結束公司營業,必須補繳免稅的部分,以及補償當地員工。凱艾斯的諮詢人員指出,審查過程必須徹底調查外資過去的納稅情形,光是這一點就非常耗時。
由於人力與租金成本低廉,90年代期間,許多日本企業在中國成立工廠或公司,在中國進行生產,然後銷售至日本。但隨著中國的最低薪資年年調漲,加上房地產價格飆升使得房租不再低廉,許多日本企業採取所謂的「中國加一」的模式,也就是縮減在中國經營的規模,並在另一個東協國家設立分部。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顯示,2013年東協國家中,人力成本超越中國的只有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菲律賓和印尼的人力成本則只有中國的60%。
日本的「21世紀總研」於12出版的報名中顯示,2013年自中國撤資的日本企業,是三年前的六倍多。中國擔任世界工廠的年代已經結束。以往中國製造、日本銷售的商業模式已過去,未來將是以中國本地銷售為主。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