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索尼被傳破產揭秘 日企不斷沒落因終身雇傭制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網訊息 自上世紀末以來,隨著中國以及美國先后的經濟繁榮,中美先后涌現了一大批的新興企業,而作為企業領導者的企業當中,中國曾先后涌現出海爾聯想國美華為萬達到現在的騰訊阿里巴巴等領導企業,而美國也先后出現了微軟、谷歌、蘋果、臉譜等領導企業。可以說,正是這一個個不斷涌現的充滿活力的企業引導了中美經濟的繁榮。

就在中美的企業不斷變換的時候,日本企業發展卻仍舊死水一潭,領先企業仍舊集中在豐田、本田、日產等已經維持了數十年的企業當中。


正因為這樣,許多人稱,日本企業的黃金時代已經終結。特別是曾作為日本制造代表的索尼、東芝、夏普、松下等知名企業近年來先后陷入虧損泥潭。

以索尼為例,近日其又召開發布會,宣布預計2014財年凈虧損額將較此前預計的500億日元,將進一步擴大至2300億日元。這已經不是索尼第一次宣布高額虧損,事實上,若是虧損到財年結束成為定局,意味著2008年到2014財年的七個財年中,索尼有六個財年未能實現盈利,僅在2012財年實現凈利潤430億日元。但隨后的2013財年,索尼凈虧損額又達到1284億日元。而2014財年預計2300億日元,將成為索尼虧損的新高。

據海外媒體報導,由於股票交易量過低,索尼公司將於8月29日左右從倫敦證券交易所退市。據稱,為了維持在倫敦上市,索尼每年需花費9.7萬美元。事實上,自去年11月以來,已有富士通、東芝等多家日本公司從倫敦證交所退市。

而從去年到今年,索尼更是被屢次傳出破產的傳聞。為了自救,索尼已先后采取了賣掉pc業務、拆分電視業的舉措,未來的索尼寄希望於移動設備和遊戲業務。不過,這依然充滿極大的不確定性。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在上世紀8、90年代,日系、美系品牌輪流坐莊長時間把持著市場,將電腦維持在高價位、高利潤、高檔次的層次。直到21世紀開始,臺系品牌做大,國貨品牌崛起,才漸漸的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隨著2012年10月12日,聯想公布最新的電腦銷售數字,用0.2%的優勢超越惠普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腦廠商,標志這全球電腦新秩序的誕生。gartner的數據表格中傳遞出聯想超越惠普的過程,同時也傳遞出 另外一個資訊——日系品牌已經跌出全球電腦銷量前五名。

在傳統的優勢領域,日本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80年代征服美國、歐洲的日本家電同樣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以電視為例,在國內市場中日系品牌的電視早已被國產品牌所超越,tcl、創維、康佳已經遠遠的將日系品牌甩在身后,只有夏普一家勉強排名第五位。索尼第七,松下第十,東芝更是已經消失在我們的視線里面。

為什么日本的企業如此欠缺活力,評論家認為,這與日本仍在實行的終身雇傭制的企業管理體制有關。

終身雇傭制是由被尊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提出,他表示松下不會開除任何一名員工,讓員工可以安心工作。終身雇傭制為日本經濟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過去時代,終身雇傭制的確大顯神威,大大減少了員工因頻繁跳槽所導致的社會資源浪費。二戰后,由於日本經濟發展很快,社會普遍出現勞動力不足的現象。

當時日本企業為了穩定熟練工人隊伍,防止工人“跳槽”,普遍實行了“年功序列工資制”。所謂“年功序列工資制”,就是根據職工的學歷和工齡長短確定其工資水平的做法,工齡越長,工資也越高,職務晉升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日本,即使是表現不佳的員工通常也不會被開除,相反,他們會被禮貌地排除在核心之外,被調往鄉下的分支機構或動不動就調動崗位或給份閑差直到退休。

對於一個普通日本人來說,由於有了終身雇傭制的保證和定期加薪,他們將來的收入不斷增加的前提下,可以安排貸款買房、準備孩子的教育費用、生老病死也可以依靠國家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和企業的各種福利解決。這些使得日本人處在一個非常安心的社會環境中,他們希望考進一流大學,再進一流企業或者國家機關,從此一生生活無憂,這便是日本人的典型心態。

這讓許多大企業的員工不愿意辭職出來創業——因為辭職意味著你過去積累的所有資歷都一筆勾銷,一旦失敗后果非常嚴重。

那么,既然如此,作為已經進入這一年攻序列日本人來說,也算是既得利益階層了,那么他們對終身雇傭制是不是很滿意呢?恰恰相反,他們對這種終身雇傭制根本就不滿意。因為在這樣的體制之下,一旦辭職就可能付出巨大的成本,而他在原有的公司卻可能根本發揮不出他的能力,

盡管日本大企業宣布廢除終身雇傭制度已有十年之久,人們依然認為終身雇傭制依然存在。就如同如同中國的改革,已經說了三十多年“打破三鐵”了,然而在公有經濟成分中依然存在著“干部能上不能下,職工能進不能出,工資能漲不能降”的現象一樣。

因此,在日本,你根本找不到類似中國這樣創業氛圍火熱的3w咖啡或者車庫咖啡,根本沒有人人渴望創業的氛圍。

比如,在當前,當蘋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讓全球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開始處於同一起跑線后,中國公司開發的app開始在美國、日本大肆攻城略地,相比之下,日本公司開發出來的app數量要少得多。

缺乏創業的熱情,導致新興企業少,自然更難以有新興企業脫穎而出了。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