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坐擁現金但沒錢花怎辦 蘋果新對策:發歐元債 避風險降成本

鉅亨網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蘋果公司商標。(圖取自官網)
蘋果公司商標。(圖取自官網)

《CNBC》專欄作家 John Jannarone 周一 (3日) 撰文指出,蘋果 (AAPL-US) 近來顯得勢不可擋,最新款智慧手機需求大紅,股價亦飆至創紀錄新高點,公司坐擁 1550 億美元天價現金。那麼,為何蘋果還要向歐洲債券投資者討錢?


根據內情人士指出,蘋果計畫於本周再於債市募資,其中部份將是首次發行的歐元債券,目前確切價格和籌資金額仍不得而知。

雖然發售歐元債券之舉看來不太尋常,但蘋果有好幾個理由如此決議。首先,礙於納稅義務限制,其實公司能動用的現金沒那麼多。蘋果截至 9 月底資產負債表上列有 1550 億美元現金,但高達 1370 億美元是屬於國外的子公司。

公司曾表示,若要將流落在外的現金匯回美國,可能絕大多數會被課以重稅。

在此同時,蘋果可能很快就需要更多現金。公司已經花費 940 億美元發派股利並進行股票回購,整體預期支出規模 1300 億美元。接下來的 360 億美元將用於明 (2015) 年期間,讓此發股利與回購股票計畫告一段落。

歐元計價的債券,或比發行美元計價債券來得划算。自 2013 年 4 月迄今,蘋果在美國發行兩次債券金額共高達 290 億美元,專業人士表示即使是大如蘋果的企業,此金額依然相當可觀。債券投資人有時會循著大盤走向,挑選具流動性且容易出售的債券投資,前進歐洲或可讓蘋果開拓新的投資方來源。

更重要的是,蘋果可以趁著基準利率觸底的機會,在歐洲得到偏低的融資成本優勢。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報 2.37%,相對之下德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僅 0.85%。

美國各大投資銀行固定收益專家們指出,蘋果應可將所有流入歐元債券的現金轉化為美元,獲取和美元債券相同或者更有利可圖的條件。

實際上來說,蘋果可能在不負擔任何外匯風險的情況下,實現較低的借貸成本優勢,看來蘋果的創新精神,並不僅限於在電子產品上得以發揮。


蘋果股價線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