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FTAAP起行有望 中美暗戰 角逐亞太貿易主導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正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周釋放的信號表明,今年APEC中國年有望成為亞太自貿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 Pacific,FTAAP)元年,部長級會議就《APEC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北京路線圖》達成共識,使自貿區建設正在從願景變成行動。不過路線圖未提及「可行性研究」這通常是用於談判開啟時的貿易術語,同時有消息稱中方早前提出2025年建成亞太自貿區的目標或不會在會議公報出現。專家分析,各方對亞太自貿區建設的長遠願景一致,但在主導力量、推進進程、規則制定、機構設置等方面存在分歧,包容差異將是任重道遠。
香港《文匯報》報導,亞太自貿區概念始於2006年APEC越南河內會議,涉及該地區跨越太平洋、涵蓋世界前三大經濟體、佔全球GDP 57%、貿易額46%、人口40%。美國起初非常熱心,隨後此議題近乎沉睡,在今年5月APEC青島高官會上由中國再次提起,在本次APEC會議周期間,「建設亞太自貿區是21個成員的一致願景」被各方一再重申。外界認為中國在今年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上發揮了領導作用。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認為,在亞太範圍內形成極大地開放市場和自由貿易,建設一個覆蓋整個亞太地區的自貿區早已是各界共識,這將有利於進一步整合本地區各種雙多邊合作機制,盡可能減少各類自貿安排可能帶來的重疊化、碎片化。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截至2013年,亞洲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從2002年的36個增至109個,另有148個正在談判之中,兩者相加多達257個。這令企業面對日趨複雜的規則體系,交易成本上升。
儘管長遠願景一致,但在本次APEC峰會上,各方對亞太自貿區的態度卻呈現出顯著的分歧。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早在11月2日援引談判代表消息稱,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已從擬於會議結束時發表的APEC公報草案中刪掉了兩個條款。公報中將提議對於亞太自貿協定進行「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表述改為「戰略研究」(strategic study),也不會提及建成該貿易區的目標日期。中國此前設定的目標日期在2025年。而在部長級會議後召開的記者會上,中方發佈的會議成果亦未提及亞太自貿區的可行性研究。APEC秘書處執行主任博拉德(Alan Bollard)表示,將就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可能性」進行預計為期兩年的戰略研究,但目前並無計劃啟動談判。
美國貿易代表弗羅曼(Michael Froman)則在APEC部長級會議結束指出,亞太自貿區的可行性研究並沒有獲得所有成員方的同意。弗羅曼還提到,早在4年前,即2010年,APEC領導人全體同意,「關於亞太自貿區的長期抱負應該在APEC以外實現」。而業界分析,弗羅曼所言正延續了美國對亞太自貿區的一貫態度,即亞太自貿區通過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擴充而實現。
中國WTO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指出,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不會一帆風順,因為將會改變世界各地區域性、諸邊和雙邊自貿協定談判的格局與面貌,也會改變相應的利益格局。作為APEC中的最大經濟體美國,利益焦點是推進自己的TPP。另一方面,發展程度較低的成員經濟體更多地出於關稅削減等早期階段,實施下一代貿易與投資規則尚有難度。如何承認包容性、差異性,又力求整合普遍適用的亞太自貿區規則,將是一個艱難的重大工程。
本次APEC峰會上,推進亞太自貿區成為各方共識,但各方表態仍顯示出存在顯著地分歧,背後實際是對亞太貿易主導權的角逐。
據中國官方介紹,本屆APEC會議期間將就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達成重要共識,並完成《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路線圖》的制定。而據外媒報導,由於受全力推進TPP的美國施壓,亞太自貿區談判將無緣APEC。中國商務部負責人回應稱,建設亞太自貿區是21個成員的一致願景,「不存在阻止和衝突的事」。 (接下頁)
[NT:PAGE=$]
美國貿易代表弗羅曼的表態已明確,美國強調亞太自貿區通過APEC以外、即其主導進行的TPP談判來實現。目前中國並未參與TPP談判,弗羅曼亦暗示尚未計劃增加中國加入TPP,弗羅曼說,「目前我們對中國關注是中美雙邊投資(BIT)談判。」
專家分析指出,在亞太地區,規模較大的區域性貿易自由化協定主要有兩個,分別是籌建中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前者由美國主導,後者由東盟領導。自從2009年美國加入TPP後,美國就扮演組織者和規則制定者的角色,借助TPP推其「重返亞洲」的大戰略,又可以在未來進一步在貿易領域約束及抗衡中國。
專家認為,目前中國政府積極推進亞太自貿區進程的同時,美國政府對於是否立即開展亞太自貿區的可行性仍存疑慮,因為美國當前的政策重點是先完成TPP談判。其他各成員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和政策的側重點,因而對待亞太自貿區的立場相差迥異。由此,各方長遠願景一致,但在主導力量、推進進程、規則制定、機構設置等方面存在嚴重分歧。
亞太自貿區建設是本屆APEC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工商領導人峰會講話中呼籲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意義重大,不僅有望化解區域內不同自貿安排的競爭困局,而且可以推動地區文化朝大國合作、包容共贏的方向發展,並推動地區秩序轉型。
正如習近平所指出,亞太的未來正處在關鍵的路口,要攜手打造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既要把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升到新高度,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也要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理念,推動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區域合作架構,讓亞太的大門始終向全世界敞開。
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將帶來兩方面的積極影響:
一是亞太自由貿易區將為成員經濟體注入新的活力。它與中國提出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一系列重大構想一道,將為APEC各方創造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二是亞太自由貿易區推動全球貿易發展。亞太佔世界人口的40%、經濟總量的57%、貿易總量的48%,是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合作最為活躍的地區,是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的重要引擎。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將能推動全球的多邊貿易談判,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亞太自貿區的構想早在2004年就由APEC相關會議提出,但由於「目標過於宏大」、「難以駕馭」等原因而擱淺。中國所宣導的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從中起到了推動作用,激發了APEC成員對亞太自貿區的熱情和期盼。隨北京APEC會議正式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在路線圖的指引下,當前區內各相關自貿安排有望增強交流資訊,統籌協調進程,共同推動2025年建成亞太自貿區目標的實現。
亞太自貿區進程的重要性不僅只是技術層面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它推動地區文化更穩定地走向大國合作、包容共贏的象徵意義。亞太自貿區是一個開放的理念,不是取代、更不是吃掉現有的自貿安排,而是將它們看作亞太自貿區的實現途徑。只要各方本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思維,亞太自貿區的美好圖景是能夠實現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