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托底”經濟 換來改革空間
鉅亨網新聞中心
時隔兩年,央行再度降息,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在經濟換擋減速之前,央行有必要通過降息穩定經濟增長,為改革換取更大空間。
央行此次降息直指企業融資成本高難題。此前,作為總量政策,貨幣政策“定向”使用效果有限,而財政政策亦發力空間不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還需全面降息。盡管貸款利率已全部放開,但基準貸款利率變動對整體利率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從歷次降息效果看,基準貸款利率下行基本能直接作用於企業實際融資利率。國外央行經驗顯示出基準利率變動的巨大作用。
不過,此次央行降息,或許並不意味著降息周期開啟。
首先,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正在“多條腿走路”。一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融資難、融資貴”的成因非常復雜,其中債務率較高及風險溢價上升是重要原因,這又與部分主體存在財務軟約束、經濟增長對投資依賴較大等體制機制性因素有關。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標本兼治。
從財政方面看,今年以來,財稅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在新預演算法框架和國務院新規指引下,地方政府預算軟約束痼疾將明顯改觀,而通過“修明渠、堵暗道”的方式,以地方債置換城投債,能逐漸降低地方政府融資成本和融資平臺杠桿率,有助於堵上資金黑洞,便於貨幣政策順利傳導。
在財稅體制改革的同時,存量債務融資成本亦需妥善解決。央行降息,直接降低存量平臺債務負擔,為財稅體制平穩改革鋪路。
其次,金融改革持續推進。國務院已出臺多項致力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措施,包括優化信貸投向、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不合理上升、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清理整頓不合理收費、優化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管理、積極穩妥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特色中小金融機構、增加金融供給、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完善商業銀行考核評價體系、大力發展支援小微企業獲得信貸服務的保險產品以及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等舉措。核心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而利率市場化又是金融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在利率市場化初期,較高利率水平不利於利率市場化推行。本次降息與利率市場化結合,意在一箭雙雕。
再次,在三期疊加的經濟形勢下,如何看待中國經濟適宜增長區間?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每年7%的經濟增速即可實現既定的增長目標。隨著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臨近,市場對經濟增速下調的猜測日益增多。如果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甚至7%以下,對於貨幣政策的要求可能將又是另一番光景。在當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及時調整利率,有助於在低經濟增長目標下,保持經濟在平穩增長同時加快結構調整。
最後,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已成定局,變數在於加息時點。在這一預期下,必須考慮中美政策背向而馳的效應,因此我國央行需盡早做出降息決定。
下一次降息也許不會很快到來。利劍出鞘后還需觀察。隨著前期刺激政策逐步落實和財稅改革金融改革紅利釋放,經濟增長有望逐步企穩。通過降息穩增長,為改革清理痼疾沉疴,換取未來改革施展拳腳的更大空間。(記者 任曉)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