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評:滬指迭創新高 創業板大漲1.5%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股票訊息 滬深兩市早盤上漲再創近期新高,盤中高鐵、上海國資改革、衛星導航等概念股大漲,截至午間收盤,滬指漲0.71%,報2550.78點,深成指漲0.56%,報8626.33點,創業板漲1.52%,報1530.74點。行業板塊方面,公交、通用機械、機場航運、計算機應用、燃氣水務、計算機設備等板塊漲幅靠前,農業服務、銀行、視聽器材等少數板塊下跌。
巨豐投顧認為,受意外降息的利好刺激,昨日券商、地產股出現集體大漲的走勢,並且上演壯觀漲停潮,受到主力資金的熱烈追捧。今日開盤后大盤並未延續氣勢如虹的逼空行情,反而出現沖高回落的跡象,獲利盤高位集中兌現收益,昨日漲幅過大的板塊則遭到資金拋售。券商板塊今日成為獲利盤出逃的主要目標,大部分券商股早盤飄綠。
建筑裝飾、房地產板塊早盤也受到獲利盤的拋壓,相關股票開盤后漲跌互現,上海本地股票表現相對出色,而保利地產、北辰實業、招商地產等股出現較多資金拋售,中國交建早盤小幅沖高,大單資金流出金額超過2.8億元。但從整體上來看,無論是券商、地產還是建筑行業均會從降息中大幅受益,並且未來中國仍有繼續降息降準的預期,相關股票長期走牛的概率較大,短期技術性回調則會成為買入的良機。
投資機會方面,建議版面滬港通中炒作力度較弱的半導體、食品飲料、文化傳媒、銀行等板塊。尤其是景氣度持續攀升,且受政策扶持的半導體行業。逆市回調,正是低吸的良機。
相關閱讀
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產業大會12月召開 8股有望受益
12月19日-22日,2014世界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產業大會和國際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產業博覽會將在成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會議以“人機一體,智慧制造”為主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宏鑫認為,創新型國家必須依靠技術創新,技術創新發展的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以及保障國家安全。發展自動化、發展機器人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需要政府、研究機構和企業共同努力,深入研究解決技術問題,並著重在可靠性和產業化方面下工夫。
業內分析,當前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占比僅四分之一,產值占比更低,國內企業成長機會大。未來機器人企業有望獲得爆發式增長。沈陽機床、藍英裝備、華中數控,三豐智慧、日發精機、智云股份、英唐智控、秦川機床等有望受益。
分析人士表示,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總銷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到2020年,這個體系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萬億元。目前,資本與產業政策支援力度空前。
長江證券認為,隨著人工智慧和性價比改善,個人機器人(pr)或復制個人電腦(pc)走入家庭的發展道路,成為下一個互聯網終端,市場空間較工業機器人更加廣闊。
一號檔案或催生短期政策風口 農業股關注兩條主線
平安證券發布最新規則研究認為,土地改革將加快農村經濟的變革。農村土改將會帶來三個方面的變化:(1)農村資產的重估,即主要以土地為主的資產伴隨著確權與流轉將從存量資產轉向流量收入,級差土地收入收斂,農民享受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預計農地征地補貼將會顯著提高,農村經營建設用地價格的提升空間較大,土地集約化利用也會帶來短期城郊工業用地的價格提升。(2)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構,即土地的流轉使得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趨勢加速,這將帶來農資商業模式的變革,預計研發能力強與平臺服務類企業將會顯著受益。(3)農民群體的商業化,認為土地改革更為深遠的影響在於加快農民群體社會活動的商業化,從而帶來傳統的社會組織架構與農業為主的經濟交易模式發生變革。整體上來看,土地改革將會帶來人力資本的進一步釋放、土地資源供給的增加以及資源設定的優化,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長期經濟績效。
中央一號檔案或催生短期政策風口。年末中央一號檔案即將出臺,或催生階段性的農改主題投資視窗。除了土地流轉外,認為其內容方向可能主要發生在兩個領域:(1)農產品價格政策的改革,推進農產品價格與政府補貼脫鉤的市場化機制,即政府對主要農產品設定目標價格,而不直接干預價格,價格補貼方式由“暗補”變為“明補”,預計在棉花和大豆之后,國內的玉米、小麥以及糖等可能也會有所受益於農產品價格改革。(2)農墾系統的改革,可能包括剝離與完善社會職能,將農墾相關的醫療文化等職能剝離,集中資源於農業生產,打造有競爭力的國際糧商;以及推進農墾的股權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引入戰略投資者等。
投資關注資產重估與農業重構。設定上關注兩條主線:(1)改革帶來的土地資產重估:相關的投資標的主要是農業領域的農墾系統與山林地資源的上市公司,如北大荒、亞盛集團、海南橡膠、永安林業、福建金森等;以及受益於城市工業和其他建設用地的集約化利用的地產類上市公司,如金隅股份、市北高新、浦東金橋、電子城等。(2)農業產業鏈的重構:農資領域的平臺服務型上市公司將會受到行業變革的持續利好,關注農化與農機類相關上市公司,如輝隆股份、大北農、諾普信、史丹利、吉峰農機等;另外關注可能受益於農產品價格改革的種子類上市公司,如登海種業、隆平高科等。
南京江北新區年內望成國家級新區 8只本地股受益
從南京官方了解到,有關設立南京江北新區的請示已上報國務院,江北新區有望在年內獲批成為國家級新區。
據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11月25日訊息,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表示,“江北新區作為國家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的重要內容,原先副城的定位,無論是發展內涵還是發展要求,都不能適應現在的需求,南京要對江北的戰略定位進行深入發掘,形成與江南主城相對均衡獨立的新區。”
而日前,《南京江北新區2049戰略規劃暨2030總體規劃》已經commit南京城鄉規劃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這也明確了江北新區的發展路線圖。《規劃》顯示,南京江北新區包括浦口、六合兩區以及棲霞區的八卦洲街道,總面積2483平方公里,占南京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蘇南總面積的八分之一。
南京本地股南京醫藥、金陵藥業、棲霞建設、南京高科、南京中北、南紡股份、南京化纖、南京港等或有望受益。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水資源領域改革提速 多股望受益
新華社24日報導,北京目前已具備迎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條件,“江水進京”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於近期正式通水,界時將舉行“迎水儀式”,慶祝經過10多年建設的當今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通水。
業內認為,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后,還面臨著水價確定、水權制度建設和上游生態補償等一系列問題,這將加快推動我國水資源領域的改革。據報導,由水利部牽頭已籌備兩年的國家級水權交易所方案已於10月上報國務院,交易所業務將涵蓋水權流轉、水權評估、水權金融等內容。同時,江西、湖北、廣東等7省市水權交易試點工作已在四季度陸續啟動。期盼已久的“水十條”也有望於年內出臺。水資源市場化改革將利好擁有水資源企業以及污水處理技術設備商,如興蓉投資、萬邦達、津膜科技等。
廣州金改政策比肩上海自貿區南沙概念或受關注
國務院已在11月初同意通過《關於支援廣州南沙新區深化粵港澳臺金融合作和探索金融改革創新的意見》。廣州正在積極準備相關新聞發布工作,預計最快於下周正式召開發布會並公布檔案。該《意見》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等多部委發文。意見提出,支援南沙新區充分發揮政策、區位和產業優勢,積極發展科技金融和航運金融等特色金融業,推動粵港澳臺金融服務合作;探索開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試驗。
據上證報報導,此次獲同意的南沙新區金融改革創新政策,與去年年底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金融支援中國 上海 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內容相似度很高。隨著南沙金改批,廣東自貿區步伐臨近的信號也越來越強。南沙已經提出支援航運企業與金融機構共建航運產業基金,支援大型船舶制造企業參與組建金融租賃公司,目前在南沙設有基地的中遠航運和廣船國際有望分享盛宴。此外,東凌糧油是唯一注冊地在南沙的上市公司,南沙生產基地占地608畝,干散貨庫容11.15萬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