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累跌3成 OPEC今商減產 美頁岩油搶市 沙特擬打價格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沙特擔心美國生產更多頁岩油。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受供應增加和需求增長放緩影響,國際油價6月至今累跌3成,各界關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今(27)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開會時,會否宣布減產托價。《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OPEC內部對此存在分歧,但已就小幅減產接近達成共識。非OPEC成員國的俄羅斯,最大國營油企俄羅斯石油前日宣布象徵式減產2.5萬桶,但未對油價走勢有太大影響。
香港《文匯報》報導,油價下跌對依賴石油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國家經濟構成重大打擊,OPEC成員國伊朗和委內瑞拉均公開呼籲各國大幅減產托市。不過其他中東石油大國如科威特等,由於對石油依賴程度較低、能夠接受較低油價,對減產並不熱衷。
在支持和不願減產的兩派中,被視為OPEC實質領袖的沙特阿拉伯取態甚為關鍵,沙特以往多次為穩定油價領頭OPEC行動,但今次已暗示不會身先士卒。
《華爾街日報》引述熟悉沙特立場的海灣地區官員透露,沙特未必會支持直接減產,而是改為要求成員國嚴格遵守產油上限。OPEC在3年前同意把整體產油量限制在每日3,000萬桶,不過成員國為確保市場佔有率,實際產量估計稍高於此限。若按10月份產量估算,嚴格遵守上限意味變相減產30萬至60萬桶。
然而專家指出,這個減產幅度勢難以滿足伊、委等國需求。據估計,這些國家需要油價遠高於100美元,才能平衡國家開支。昨日布蘭特期油報每桶78美元,未有太大波動。
OPEC以往多次果斷出招推高油價,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後曾大幅減產420萬桶。巴克萊石油分析師估計,若要收緊明年國際原油供應,OPEC減產水平有必要達到約150萬桶。
分析認為,雖然油價持續受壓,但沙特等海灣國家似乎無意減產,一方面她們憑較低油價也能平衡開支,二來是擔心減產只會鼓勵美國生產更多頁岩油,把市佔率拱手相讓。據OPEC官員估計,頁岩油生產成本介乎約每桶53至78美元,意味即使在當前油價水平仍然有利可圖。有意見認為,沙特是故意任由油價下滑,以削減美國頁岩油的利潤和競爭力。
《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弗里德曼甚至質疑,美國和沙特正透過壓低油價追求地緣政治目標,以石油價格戰打擊俄羅斯和伊朗。
油價下挫嚴重影響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俄羅斯的收入。俄國與墨西哥、沙特及委內瑞拉4國外長前日在維也納會晤,一致同意當前油價過低,但未能就減產達成共識。俄油在會後以「市場環境影響」為由,單方面宣布減產2.5萬桶,不過只佔該公司每日產量400多萬桶不足1%。 (接下頁)
[NT:PAGE=$]
美國人對原油價格戰不會陌生,1986年美國被捲入沙特阿拉伯牽頭的價格戰,美國產油業幾乎崩潰,隨後近1/4世紀石油產量一蹶不振,到近年頁岩革命才令產油業再現曙光。隨著國際油價持續下滑,美國產油業批評沙特企圖重施故技,把美國頁岩油踢出局,擔憂當年的慘痛回憶重演。
沙特多年來扮演原油供應市場的調節者,透過調整產量穩定市場價格。隨著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增產,沙特產油量從1981年逾900萬桶,大降至1985年317.5萬桶,導致該國赤字日益加劇。結果沙特在1985年12月反擊,宣布增產以重奪市佔率,油價短短4個月間從每桶31.72美元急瀉至低見10.42美元。
雖然OPEC在1986年12月達成新的限產協議,但價格戰已對美國產油業造成致命打擊。當時產油重鎮俄克拉何馬州及得州失業率分別升至8.9%和9.3%,遠高於全國平均的7%,兩州產油量亦分別下挫8.3%和7.1%,大量賤價採油設備湧入二手市場。
彭博通訊社分析指,美國目前的頁岩油開採業很大程度要靠借貸維持運作,油價下滑將減少美國油企的收入和資金,一旦遇上信貸緊縮恐難維持營運。
不過麻省顧問機構ESAI能源董事總經理埃默森認為,目前油價下滑不能全怪沙特或OPEC,全球經濟前景欠佳導致需求下跌,以及美企肆意增產頁岩油亦有一定責任。埃默森形容頁岩革命就像美國以往的「淘金熱」,各人都想盡快賺取最大利潤,導致有超產之虞。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