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王兵:科技是互聯網金融創新先決條件 信息安全是底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繼第一屆電子銀行論壇發起至今,已成功舉辦兩屆。2014年,金融界網站直接以網絡平臺為載體,以“創e銀行·移動未來”為主題,發起電子銀行評選、高階訪談、手機銀行測評報告、手機銀行調查報告等系列活動,開啟一場網絡盛典。

“高階訪談”系列活動是2014電子銀行網絡盛典活動中重點打造的一個項目,特邀各大銀行電子銀行專家、學者,針對電子銀行現狀解讀、未來發展、電子渠道、電子支付、網絡安全進行面對面零距離交流,思想互動,價值共創!  ?


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兵

【嘉賓介紹】王兵 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現任廣發銀行副行長,曾任中國工商銀行(行情,問診)總行科技部副處長,處長,中國工商銀行數據中心(北京)副總經理,廣發銀行首席資訊技術官。

大數據是互聯網金融創新優勢的內核

記者:廣發銀行網絡金融方面情況及整體的戰略部署?

王兵:廣發銀行作為唯一一家總部在廣州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一直秉承廣府文化,把創新作為發展的動力源泉,不僅是最早嘗試開展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商業銀行之一,更在業內率先將它定義為戰略重點。2013年10月,我行率先正式成立網絡金融部,立足於在做好傳統電子銀行業務服務的同時,承擔依托互聯網特性開展新型渠道建設、金融產品研發、分銷渠道管理等職責。2014年5月,網絡金融正式通過董事會的批準成為我行四大戰略重點。今後,我行將著重把握四種互聯網思維部署整體的網絡金融發展戰略。

一是跨界合作思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模糊了金融邊界,互聯網企業、第三方支付機構、電信運營商等紛紛介入互聯網金融生態圈。毫無疑問,各個互聯網金融主體都身懷獨門絕技,相互之間不僅良性競爭,也優勢互補。若要立於不敗之地,除了要固守本色之外,廣發銀行將主動地“走出去”,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風險偏好、市場定位等因素,科學選擇跨界合作對象,取長補短,強強聯合,發揮對主營業務的協同效應,加速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探索步伐。

二是大數據思維。大數據是互聯網金融創新優勢的內核。廣發銀行不僅要把大數據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保護起來,還將其視為改革創新和業務發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地利用起來。互聯網企業擁有巨量的客戶存量及流量數據,商業銀行則因其有嚴密的開戶流程和縝密的風險控制要求,使得銀行客戶數據資訊更準確,價值和質量更高。商業銀行通過積極尋求外部數據支援,進一步豐富數據維度,將客戶的金融訴求與互聯網行為偏好相結合,讓客戶數據拼圖更加多維、立體,讓銀行對客戶需求的把握更加準確,從而提高向廣大客戶提供個性化乃至客製服務的能力,也讓不同特點、不同需求、不同習慣的客戶感受到更加細膩、靈活、體貼入微的客戶體驗,把“普惠金融”的政策理念落實為具體可見的服務內容,書寫壯美的中國金融業改革歷史畫卷。

三是O2O思維。一直以來,傳統銀行服務客戶的模式都是從線下到線上,即:銀行客戶首先要在線下渠道如銀行網點開卡,成為廣發借記卡或信用卡客戶之后,才能進一步通過開通網銀或手機銀行等電子銀行產品的方式,轉介到線上。而互聯網思維恰恰相反。互聯網企業通常是在線獲取客戶資訊,發展客戶規模,然后再嘗試將線上客戶轉介至線下。除大型國有銀行外,各類銀行受物理網點數量限制,線下服務能力存在瓶頸,因此,廣發銀行嘗試結合O2O這種互聯網思維,在線實現擴大服務入口、增加服務頻道、增強互聯網化服務能力的新思路。

四是科技引領思維。從宏觀層面上講,互聯網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源自於互聯網科技的日新月異,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模式創新也依賴於互聯網科技的迅猛發展,可見,科技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先決條件。從微觀層面來看,互聯網產品的高效運營注重開發的敏捷性和迭代的快速性,要實現對客戶和市場的需求變化作出有效調整,這對銀行等非互聯網企業的科技研發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互聯網時代,業務要發展,科技需先行。商業銀行應該牢牢樹立科技引領的戰略思維,加大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科技資源投入。為實現“打造一流商業銀行”的目標,廣發銀行已確定了“改造和完善現有科技系統,安全高效運行以滿足客戶和業務發展需求,科技系統整體水平要達到國內銀行業先進水平,並具備持續升級能力”的科技發展規劃,為此,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實施路徑。2014年10月,位於佛山南海的廣發銀行后臺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其設計理念、設計先進性和功能完備性等方面均堪稱業內翹楚。可以說,廣發銀行的科技硬實力已具備趕超同業先進水平、並提供科技引領的基礎。

2014年11月微信銀行客戶數量超160萬戶

記者:目前的主要網絡金融業務有哪些?對目前關注比較高的網絡金融業務,有什么亮點呢?

王兵:目前,廣發銀行主要的網絡金融業務包括傳統的電子銀行業務如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和自助銀行等,以及網絡金融業務如智慧銀行服務、移動金融服務和互聯網金融服務等。

自2012年7月在國內首家推出24小時智慧銀行,我行利用客戶自助服務和遠程座席視頻協助相結合,創新客戶身份認證和服務模式,突破傳統銀行營業時間限制,積極打造為客戶提供7x24小時柜臺服務的金融便利店,贏得了監管機構和社會各界的認可。目前,我行智慧銀行提供的服務范圍已覆蓋儲蓄卡發卡、信用卡申請、電子銀行開戶等眾多業務,后續擬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成渝地區等重點區域全面推廣。

2013年我行把握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建成先進的移動金融營銷服務體系,利用二維碼、短鏈接、上行簡訊、WAP頁等移動工具,根據客戶行為特征精準推送營銷資訊,並與客戶實時資訊互動實現情景式交叉銷售,改善客戶體驗並提高銷售效率。我行還不斷完善物理營業網點移動金融服務環境,在全行所有營業網點均免費提供無線Wi-Fi上網服務。

2013年上半年,我行與騰訊、網易等行外互聯網企業合作推出了微信營業廳、易信營業廳創新服務,依托微信公眾平臺為客戶提供新一代智慧互動銀行服務,截至至2014年11月,我行微信銀行客戶數量已超過160萬戶。我行還與中國移動、中國銀聯等合作推出移動支付服務,與中國聯通合作推出手機錢包業務,成為國內首批移動支付發卡銀行。

2014年,我行擬依托互聯網特性,吸收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模式特點,拓展網絡理財、網絡融資等新業務,推出了月光寶盒和“慧理財”金融網銷平臺。其中,月光寶盒秉承“我存故我在”草根精神,充分運用社交、娛樂、分享、遊戲等互聯網特點,直擊月光族痛點,讓歷來以嚴肅示人的金融,既承襲了傳統金融的嚴謹,又演繹得更接地氣、更加有趣,也讓普惠金融更具個性、更加貼近民生、民性;而“慧理財”平臺的推出則是我行“云營銷”體系自營門店的首次開張,我們目標是通過建立獨立的金融網銷平臺,開辟對外服務新視窗,為用戶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財富管理及增值服務,事實上,據我近期的觀察,該平臺上首發出場的 “慧存錢”網絡金融產品,也確實是同類中為數不多的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翹楚產品,給廣大具有大智慧的客戶帶來了真正的大實惠。

此外,我行還將一方面加大網上營業廳建設力度,將我行虛擬營業網點廣泛分布至客戶網絡生活的各個場景中,為客戶提供零距離便捷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利用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創新風控機制,探索解決傳統小微企業、消費者融資難題,進行網絡理財、網絡投融資等業務創新。

未來互聯網金融市場競爭的關鍵是“網居民”的注意力

記者:目前移動金融成為各大銀行重點發展的方向,廣發銀行的移動金融有何特色?

王兵:移動金融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載體,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直接推動了移動金融服務內容及業務形態的推陳出新,從簡訊銀行到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從基於手機的遠程移動支付到基於SD卡、SIM卡的近場移動支付,從手機的錢包應用到基於智慧手機的財富管理APP等等。移動金融業務在不斷豐富的同時,也漸漸擺脫過去單一的高門檻的重應用服務模式,呈現出更能普惠民生的低門檻乃至零門檻的輕應用發展態勢。

2013年,移動支付業務全年交易量16.74億筆,金額9.64萬億,同比分別增長212.9%和317.6%。這些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可並選擇使用移動金融服務業態。如今,全國幾億網民中,已有相當一部分人“住”在網上,他們的日常消費、資訊獲取、社交娛樂,以及辦公等都通過互聯網完成,我們可以形象地將其定義為“網居民”。“網居民”的習性會不同程度地體現在任何有上網需求的個體或群體身上。因此,未來互聯網金融市場競爭的關鍵就是“網居民”的注意力,把握、引導、刺激並滿足網居民的需求成為互聯網上最有價值的事情,也是互聯網金融的基本競爭手段。隨著科技發展,各式大小設備都可以接入互聯網,這使圍繞著客戶編織起一張覆蓋全身、全天的服務網絡成為可能。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客戶一方面將更傾向於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移動地、跨螢幕、跨設備地實現日常使用,另一方面他們碎片化、多元化、虛擬化的日常需求對網絡金融服務,尤其是移動金融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金融服務通過網絡深入滲透到其生活的各個方面。廣發銀行在移動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特色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體現。

一是積極響應央行號召,順應互聯網金融時代潮流,先行先試。近年來,廣發銀行搶抓移動金融發展機遇,重點開展移動遠程支付、近場支付業務的渠道、產品和服務建設,聚焦手機銀行、基於NFC的近場支付等重點產品建設,推動在移動支付業務領域的戰略版面和業務發展。同時,積極落實央行關於移動金融創新服務的工作要求,於今年10月與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臺(簡稱MTPS平臺)實現對接,完成了我行基於MTPS平臺的借記卡應用發行,並通過該平臺實現了“互聯互通,資源共用”。

二是加強與運營商合作,落地移動支付服務,打造有影響力的移動金融品牌。移動支付是移動金融的基礎。2013年,我行率先實現與三大運營商的移動支付業務合作,推出基於NFC-SIM卡模式的移動支付產品。我行還創立了移動支付專屬品牌——“廣發智付”,並與廣東聯通、沈陽聯通合作開展NFC移動支付業務營銷試點,對該項業務在當地的市場培育和客戶教育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今年,廣發銀行網絡金融借鑒互聯網思維,發布了“有智慧,無邊界”的新品牌形象,相信我行移動金融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將會得到提升。

三是立足普惠金融,推動跨界合作,探索創新移動金融產品。2013年,我行與騰訊及支付寶公司合作,打造移動金融新入口和新模式,先后推出了微信營業廳和支付寶錢包服務,讓所有持卡客戶都能通過簡單的“加關注”操作,享受到我行提供的“零門檻”移動金融服務。今年,我行設計研發了首款互聯網金融類APP——月光寶盒。該產品充分運用社交、娛樂、分享和遊戲等互聯網元素,倡導健康節約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模式,既承襲了傳統金融的嚴謹,又演繹得更加有趣和現代,讓普惠金融更具個性、更加貼近民生。

四是加強自主可控能力,提高國產化水平。遵照央行要求,我行在IT 建設過程中,強調自主可控能力建設的提高,積極致力於軟硬體的國產化的推進工作。特別是明確要在互聯網金融及移動金融系統以及金融IC卡系統的建設過程中,在網絡設備、服務器設備、卡片選擇上等,主要采用國產設備。並積極探索國產密碼在我行各類系統中的應用。

資訊安全和客戶權益保護是創新的前提和底線

記者:移動支付是銀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保證移動支付的安全性?

王兵:移動支付創新模式在帶來多元化和便捷性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在開拓移動支付領域新邊界時,一定要堅持審慎原則,將資訊安全和客戶權益保護始終作為創新的前提和底線。我行已經形成了較為嚴密的業務安全體系。一方面嚴格遵循監管要求,遵照國家標準設計產品,同時采用動態數據認證方式,有效防范脫機交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資訊竊取風險,嚴密保護客戶資訊安全;另一方面,對圈存交易審慎設定交易限額,並嚴控電子現金圈提,防范資金竊取和套現風險,降低資金風險。此外,在基於手機銀行的支付業務方面,廣發銀行還建立了雙因素認證體系,並嚴把客戶支付權限準入關口,從多維度嚴控盜刷風險,通過一系列的安全防線和風險管控措施,確保業務合法、合規、安全可靠,充分保護客戶權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