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剛:“國際化”和“創新”雙引擎驅動伊利再突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12月10日,在全國工商聯開展的以“四信”教育為主要內容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內蒙古座談會上,伊利集團“增強理想信念,推動企業科學發展”的主題演講備受與會企業家的關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也與參與座談的人士展開活躍的互動。會上潘剛提出企業六大核心科學發展要點,認為在消費者對優質產品服務需求不斷增長的當下,伊利下一步的目標將向全球乳業5強邁進。
如果說“明確戰略,構建架構”、“深入管控,精確管理”、“重視品牌,深耕渠道”、“凝聚文化,建設團隊”等四個方面是發展基石、需要其他企業長期錘煉的話,那眼下伊利集團如火如荼的 “國際化”、“創新”則成為企業家重點學習的方面,而伊利的國際化與創新也呈現出鮮明的特色。
成為本土的國際化公司
在乳業全球化的當下,參與全球競爭,匯聚全球能量、在全球乳業版圖中發揮更大的影響,“用全球的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中國的消費者”,這是伊利國際化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伊利逐漸將自身變本土的“國際化”公司。
今年11月,伊利集團投資30億元在大洋洲建立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乳業一體化生產基地,包括奶粉、液態奶、生牛乳深加工等項目,覆蓋包裝、生產、深加工、科研等眾多領域,從而貫通全產業鏈。此舉也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和新西蘭總理約翰·基的關注,並共同為伊利集團大洋洲生產基地揭牌。
事實上,伊利早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典范,特別在乳業無出其右,涉及資源、研發、質量等方方面面:與美國dfa達成戰略合作,繼而共同在美國建設全球樣板工廠暨全美國規模最大的奶粉廠;在荷蘭建立規格最高的海外研發中心,並共同搭建中荷食品安全保障體系;與意大利斯嘉達結盟,共同推出純進口牛奶培蘭;與國際三大質量巨頭sgs(瑞士通用公證行)、lrqa(英國勞氏質量認證有限公司)和intertek(英國天祥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升級伊利全球質量安全管理保障體系。如此種種,伊利的國際化走的穩健又成效顯著。
讓創新變得自覺
“讓創新成為伊利的態度。”在中國企業家中,潘剛對創新的重視非常罕見。伊利不斷發展、壯大,也正是一系列創新的結果。無論是當初開創中國“液態奶時代”的品類創新,還是贊助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品牌營銷創新,或者是近10年來推出金典、舒化奶、金領冠、安慕希等多款引領行業發展、滿足消費者需求產品的產品創新,都體現了伊利無所不在的創新文化(300336,股吧)。
為了讓集團保持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今年伊利將之前的創新體系重新做了梳理,將原有的技術中心升級為創新中心,來滿足集團在產品、技術研發、管理、品牌等方面新的需求。創新中心立足盤活國內外的創新資源,無論從伊利創新的延續性,還是從國家創新的緊迫性等角度,創新中心的成立因時、因需而生,這是對伊利創新系統的一次升級,也是對伊利創新文化的一次升華,讓伊利更為積極地掌握轉型升級的主動權。
“經濟新常態為企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企業家要做到用戰略思維抓住機遇。”潘剛認為。以乳業為例,在我國城鎮人均乳制品年消費量也僅為世界平均水平1/3,消費者對優質乳制品需求不斷上升的當下,抓住這個機遇,用“國際化”和“創新”的雙引擎發展中國乳業、成就伊利,全面進軍全球乳業5強,成為潘剛的目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