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年輕人會做得更好 助台青赴陸創業 籲捉緊網絡商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馬雲認為相信年輕人,未來才會是美好的。
圖片來源:中新社/香港文匯報
近年來香港不少年輕人抱怨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動輒散布「仇富」言論,卻忘記富豪亦曾是年輕人,經歷過艱辛歲月。新晉華人首富、阿里巴巴集團(BABA-US)主席馬雲昨(15)日在台灣出席「兩岸企業家台北峰會」時,向觀眾分享他未發達時的種種往事,包括應徵肯德基店員失敗的經歷。他笑稱「當年抱怨過微軟的比爾.蓋茨、台積電的張忠謀,把我們的機會搶走了」,但每一代人、每一個人均有自己的機會,要看到成功背後的辛酸、努力和代價。
香港《文匯報》報導,「兩岸企業家台北峰會」昨開幕,共有800多位企業界領袖參加,頂著「華人首富」光環的馬雲是全場關注的焦點,在半個多小時的專題演講中,他妙語連珠、金句不斷,贏得現場陣陣掌聲。針對年輕人抱怨社會缺乏機會,他稱自己過去亦曾認為比爾.蓋茨、張忠謀、郭台銘等優秀企業家,把自己的機會給搶走了,但「大人物只讓你看見他們想讓你看的,你要能看見他們背後的辛酸」。
今時今日的年輕人慨嘆搵工難、工資低,原來馬雲亦有過同樣遭遇,曾應徵30多份工作均沒成功。他自爆年輕時投履歷到肯德基,「當時有25個人一起去應徵,24人應徵上了,只有1個沒上,那個人就是我」。以自身經歷為例,他告訴年輕人,迷茫、徬徨並不可怕,重要的是之後要思考自己可以做甚麼,「最關鍵的是不要晚上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改變從現在開始,行動是一切所在」。例如他的合作夥伴蔡崇信就是台灣人,「但有多少人能在15年前放棄百萬年薪,跑來接受月薪500元的工資?這就是勇氣、行動與夢想」。
馬雲又表示,在10幾年前就來過台灣,當時便覺得台灣有許多高齡企業家仍在談創新,是值得憂慮的事情。台灣近15年來並未出現太多新企業或企業家,但創新應交給年輕人來做,「相信年輕人,未來才會是美好的」。他又笑稱,曾與金庸探討過,「在他的武俠小說裡,年紀愈大的武功愈高,我認為這是違背規律的,我們應該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據統計,馬雲在演講中總共給了台灣年輕人10大提示,並指出未來的商機青睞更懂得分享、透明、擔當等價值的人。大陸有巨大市場,網際網絡發展迅速,這為年輕人和中小企業提供了巨大機會。兩岸年輕人應該抓住當前網際網絡商機,實現創業夢想。他稱,阿里巴巴願為台灣更多年輕人到大陸學習和創業提供幫助。「如果你希望到大陸創業,可以和我們聯繫,加入我們的體系。」
馬雲又承認阿里巴巴犯過不少錯誤,其中有兩個令他「感到相當痛苦」,包括美國矽谷開設分公司,請了一批不懂貿易的IT人才,就如同「拖拉機上裝上波音引擎很不適合」,最終要裁員;其後阿里購入雅虎中國,整合卻不理想,「這亦是受傷很重」。不過他強調,公司經營的任何錯誤均是成長的養分,要從中吸取教訓。
執筆至此,馬雲的身家一日來又增長了1億美元,據昨晚彭博富豪榜截至12月12日的數據顯示,馬雲的身家達287億美元,比起首度超越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的當日(即12月11日),增加了1億美元;李超人的最新身家是282億美元,比起11日時減少了1億美元。
馬雲給年輕人的10大提示
1、我覺得創新是年輕人的事情,儘管我們有幾個老企業家可能幹得不錯,但總體來說,應該是年輕人可以幹得更好。
2、如果你相信未來,你就要相信年輕人,如果你相信年輕人,你才會真正覺得未來是美好的。
3、我年輕的時候,總覺得啥機會都沒有,其實這時候都是機會,因為你滿手都是空的,可以做甚麼就做甚麼。
4、改變世界其實很難,輪不到你,但改變自己卻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5、我確實不太喜歡MBA,我送了很多人去MBA,本來都很從聰明,回來都學傻了。
6、未來是世界從IT向DT(數據技術)轉移......這不是技術的差異,是思想觀念的差異。
7、未來的經濟一定是利他主義的,一定是講究分享的,一定是講究透明,一定是講究擔當的;昨天的IT是自我為思想,利我為主,並且封閉,自己掌握資源,不讓別人知道這時代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8、如果你今天要創業,要思考10年以後發生甚麼事,你為10年後的社會解決甚麼問題。
9、如果你的父輩靠著美國、歐洲經濟騰飛起來,那麼這一代要思考大陸巨大市場,更應該思考在互聯網技術面前,其成本之低、效率之高、發展之迅速。
10、創業這條路上,我每天提醒自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不可能看到後天的太陽;不斷改變自己,讓自己今天活好、活強,才能看到後天的太陽。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