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央治港思維發生大變化:北京不怕“有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香港
香港

從歷史看來,這類大規模的爭取民主運動,本港並未發生過,追求民主以十年計的港人,將有多少人參與?對社會穩定、經濟景況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因為沒有先例供參考,難以估計。高層稱曾稱不怕香港出一點亂子,大有智珠在握之意。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始審議香港政改的決定草案,雖然到周日(8月31日)經過表決后才知道結果,但是從各方傳來的資訊,特首普選極可能是一個高門檻的方案,在參選人必須愛國愛港的前提下,這個有政治篩選實質的普選方案,以目前的社會氛圍,相信難以在立法會得到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政制很大可能原地踏步。今次政改,基本上未經具體實質商討,未嘗試過尋求妥協、凝聚最大共識情況下,就可能告吹,這是事態最使人不甘心之處。

封堵討論不能了斷爭拗 中央不怕生亂

據知,草案有關特首普選框架最受關注部分,包括候選人須獲提委會過半數委員提名支援、候選人名額約為2至3個,另外,提委會參照選舉委員會按四大界別組成等,這些建議獲表決通過的機會極大;然則,特首普選方案將會極其保守,若獲立法會通過,中央不屬意、被認為未符合愛國愛港要求的參選人,將被提委會篩走,無緣接受約500萬名選民的選票洗禮。中央對提委會之組成有很大影響力,加上提名委員執行政治篩選,因此,這樣的特首普選,對於中央而言,確實有百分百安全系數,不同政見者難越雷池半步。

近期,泛民議員聲言若人大決定寫明須提委會過半數提名,就沒有討論空間,不過,泛民議員同時釋出資訊,爭取與中央商討政改。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分批與泛民議員會晤,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南下深圳會晤各方人士,其中更應泛民議員要求,單獨會晤;這些會晤場合,傳來有“易位思考”等情況,一度予人憧憬中央與泛民議員開始實質商討,尋求縮窄分歧,但是,草案建議刮起的冷風,使人驚覺人們的寄望只是一廂情愿的美麗誤會。

草案建議在提名門檻不留空間,封堵與泛民的討論機會,港區人大代表鄭耀棠的說法是“若留有空間,只會爭論不休,浪費時間,問題遲早要面對,不如早作了斷”,云云,若這番話反映草案建議的精神,只能說是鷹派主導政改的結果,是一個不幸。其實,認為不留討論空間就是了斷,此乃自欺欺人之談。任誰都知道,這種以我為主的一錘定音,根本不會終止政改爭拗,建制與泛民的對峙只會更加尖銳;另外,團體醞釀的激烈行動,例如占中、不合作運動等就會登場,社會將出現對抗與衝突。

有人大代表轉述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的話,估計人大常委會對普選作出決定之后,香港會“有一些事情發生”,中央對此已有充分準備,云云。從歷史看來,這類大規模的爭取民主運動,本港並未發生過,追求民主以十年計的港人,將有多少人參與?對社會穩定、經濟景況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因為沒有先例供參考,難以估計。張德江的說法,實際上是不怕香港出一點亂子,大有智珠在握之意,若中央與港人分享作了什么估計,怎樣掌握事態,則可讓港人安心一點。

特區政府就政改咨詢,提出“有商有量”訴求,不過,中央與泛民就政改立場南轅北轍,未嘗實質商討,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普選框架拍板了,極可能導致無空間談下去的局面;過去1年多,確實有團體、黨派堅持公民提名等訴求,中央對此極為抗拒,不過,同樣有政治取態溫和的團體、人士、學者等,提出的方案沒有公民提名,而是按《基本法》、人大的決定和解釋,設計了10多個建議方案,只是,中央與特區政府對此從不回應。因此,若說港人浪費時間,未嘗試尋求與中央對話、商討政改,不符合實情,對港人也不公平。事態歷程與發展,使人認識到今次政改從來就不是“有商有量”,只是貫徹中央意旨,若指政改三人組做門面工夫,已經是含蓄的批評。

政改走到這一步,除非有峰回路轉發展,否則按泛民議員宣示過的原則立場,政改極有可能告吹,港人追求了30年的普選夢、民主夢,也不可能實現。

近期傳來資訊,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將會表明2017年普選並非終極方案,日后可以循序漸進,優化修改,從歷史和現實角度檢視,這些說法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不同立場的人有不同體會。中央一直強調有真心誠意在港落實普選,但是在特首普選辦法中未呈現出來,人大決定夾雜的“期票”,是否還可以打動港人(或部分港人),且看決定如何表述,使人認為中央仍然可信。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