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治基金:減倉避險 等待經濟數據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多重利空導致大盤調整
大盤經過幾周的橫盤之后,上周(8月25-29日)有多重因素造成股市全面下跌:【1】8月20日左右傳聞8月1-17日四大行投放信貸僅560億元,導致市場擔憂8月信貸不及預期。雖然在央行視窗指導下,8月17-22日四大行增加投放750億元,但是貸存比約束、存款流失等因素削弱了銀行放貸能力,銀行面臨經濟下滑風險時存在惜貸情緒,企業投資意愿下降等因素共同導致8月新增信貸有可能低於預期,這導致投資者對經濟、從而對后市感到謹慎;【2】8月匯豐pmi初值大幅低於預期,8月中旬發電量同比僅-8.1%,上中旬累計同比-4%,導致投資者擔憂8月工業增速下滑;【3】本周11只新股ipo,新股申購凍結逾萬億資金,給股市造成負面沖擊。
從風格來看,前期表現強勢的創業板指數跌幅大於滬深300指數和上證綜指。從行業來看,全周跌幅最大的是鋼鐵、家電、有色金屬、通信、傳媒、商業貿易、房地產、建筑裝飾、建筑材料、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采掘等。表現較高的是國防軍工、電子、食品飲料等。
市場不確定性加大,分歧明顯
上周的幾個利空只是導致市場下跌的導火線。實際上,進入8月份以來,大盤一致處於窄幅震盪的格局,顯示出投資者對后市走向分歧很大。更深入地說,是投資者對促成5月以來成長股和周期股輪番反彈的邏輯是否能夠繼續產生了懷疑和分歧。
我們一直認為,促成5月中旬以來市場反彈的主要邏輯是“穩增長→政策刺激→經濟企穩→風險暴露概率下降→市場悲觀預期修復(預期差修復)→風險偏好回升”。次要邏輯是滬港通、各地紛紛取消房地產限購、限貸政策有松動跡象、國企改革、一些產業政策(比如新能源汽車、軍工)等催化劑相互疊加。主要邏輯使大盤具有上漲的動力,次要邏輯使行業得以輪番表現。促成了5-6月的“大盤搭臺、成長唱戲”,7月底的大象起舞和主題唱戲。
但是進入8月份之后,前述主要邏輯已經是強弩之末,次要邏輯也后勁不足,前期漲幅較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金融、周期股開始調整,並發揮了蹺蹺板效應,創業板指數強勢上漲(主要是傳媒利好帶動的)。
站在目前的時點,我們認為:【1】雖然我們認為三四季度經濟將繼續企穩,但是一方面沒有超預期,另一方面投資者已經開始擔憂明年經濟增速,因此前述主要邏輯對股市的托舉作用已經消失;【2】前述各次要邏輯在股市上已經反應大半,難以繼續拉升股市。加上目前市場擔憂8月信貸、工業數據,因此市場不確定性在增大。
減倉避險,等待數據
我們認為,9月中旬發布的8月份信貸、工業數據對股市后續走向至關重要。我們預測8月工業增加值在8.5%附近,不算太差。我們傾向於認為8月信貸會符合市場一致預期的6000-7000億元,但是不能排除低於預期的可能性。考慮到目前缺乏明顯的利好能刺激股市進一步上漲,我們建議適當降低倉位,等待9月1日pmi數據和9月中旬發布的8月信貸、工業增長數據,然后再做判斷。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