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葵花藥業資產負債率高企 30款藥存降價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網訊息 經歷過一次首發申請被證監會臨時叫停之后,葵花藥業(002737,股吧)終於在近日成功上市。發行規模為3650萬股,發行價36.53元,計劃募集資金12.49億元,將主要投資於重慶公司“退城入園”搬遷擴建、補充流動資金等8個項目。

葵花藥業以中成藥、化學藥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主,2013年綜合毛利率為63.97%,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但這不能掩蓋葵花藥業資產負債率超同行、上市前屢次分紅、宣傳費用遠超研發投入等方面的問題。


資產負債率遠超同行業平均水平

葵花藥業的融資渠道相對單一,資金主要來源於商業銀行借款。2011-2013年,銀行借款的金額分別為7.13億元、7.15億元和6.82億元,今年上半年,銀行借款規模也將近7億元,占負債總額的比例達到52.74%。其中,2014年6月末長期借款余額較2013年末增加6290萬元,增幅達到64.63%。而這使得葵花藥業的資產負債率高企,2011年至今年上半年,其資產負債率分別高達65.10%、59.97%、58.59%以及59.96%。

而葵花藥業所取的行業樣本資產負債率均值分別為41.14%、36.55%、41.64%、41.98%,遠遠低於葵花藥業資產負債率水平。

對此,葵花藥業表示,主要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和新版 gmp改造,報告期內公司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較大,並為此借入較多的銀行借款,導致短期負債水平較高,提高了資產負債率,降低了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而這也導致葵花藥業償債指標較弱,面臨到期債務的清償壓力。不過,在償債面臨一定風險的情況下,葵花藥業對於分紅卻沒有手軟。今年3月底,其向股東分配去年股利6570萬元,不到一個月之后,其又向股東分配一季度股利9855萬元。不僅如此,其多個控股子公司今年分配股利就接近2億元。

身負大量銀行借款,每年的利息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葵花藥業卻拿出大量現金進行分紅,這不得不讓人疑惑,而這或與關氏家族一股獨大有很大關係,其獲得的紅利最多。

由於葵花藥業償還銀行借款較多,加上現金分紅比例較高,分配股利支付的現金較多,導致其2012年度至2014年1-6月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分別為-0.96億元、-2.35億元和-1.8億元。

原料藥材漲價或致盈利能力下降

葵花藥業主營業務成本中的直接材料主要包括柴胡、五味子、白芨等中藥材,報告期內,直接材料占成本的比例約為77%,其中原材料又占直接材料的70%以上。因此,原材料價格的變動直接影響著主營業務成本。

多家券商均提示投資者,主要中藥材價格上升或是其面臨的風險之一。

而事實上,近期葵花藥業所需主要中藥材原料價格呈現高位盤整,其中部分中藥材價格受到種植成本、市場需求、天氣狀況及游資炒作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漲幅較大。

以白芨為例,其2011年的采購價還為169.86元/kg,但是到了今年上半年其價格已暴漲至424.78元/kg,漲幅達到驚人的150.1%。

不僅如此,據中藥材天地網的數據顯示,近期白芨的價格又小幅上漲,時下荷市白芨西南統貨為500-520元/kg,未來行情仍將保持堅挺。

葵花藥業也坦陳,白芨等受到市場供求狀況、天氣狀況及游資炒作等因素價格上漲較大,同時,柴胡的采購價格也有所上升。

而原料藥材漲價導致中成藥行業毛利率水平有所降低,引起收入下滑。葵花牌胃康靈膠囊是葵花藥業胃腸道主導品種,但由於主要原料藥材白芨價格不斷上漲,該產品2011~2013年毛利率大幅下滑,並進一步導致其收入負增長。

研發費用僅為同期宣傳投入的12%~16%

2007年~2010年,葵花藥業進行了多次企業並購,獲得了大量藥品批準文號的所有權,上市產品數量顯著增加。

在不斷擴張的同時,葵花藥業不遺余力地投入大額資金和人力、物力進行品牌建設。自成立以來,其累計投入媒體廣告宣傳費用超過13億元,投入終端pop類宣傳費用超過1億元,投入各類宣傳及促銷活動超過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至今年上半年,其廣告及業務宣傳費用分別為2.28億元、2.2億元、2.48億元、1.17億元,而同期的凈利潤為1.99億元、2.48億元、2.83億元、1.86億元,宣傳費接近甚至超過了凈利潤,其為擴大品牌知名度投入重金。

但是,另一個數字顯示,近三年一期,其研發費用分別為2712萬元、2904萬元、3133萬元和1878萬元,僅為同期宣傳投入的12%~16%。

有分析人士表示,葵花藥業如果加大藥品監管及藥品創新的投入或許效果更佳明顯。興業證券研究報告指出,葵花藥業可能出現的風險中就包括新產品推出低於預期。

30種藥物存在降價風險

興業證券(601377,股吧)研究報告指出,在列入政府定價及政府指導價的藥品中,葵花藥業有30個高於低價藥標準產品存在潛在降價的風險。

事實上,今年4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現行政府指導價范圍內日均費用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的藥品(低價藥品),取消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價格,在日均費用標準內,由生產經營者根據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供求及競爭狀況制定具體購銷價格。

而根據上述政策,葵花藥業實行政府定價及政府指導價的120個品種中,尚未被列入低價藥品清單但符合低價藥標準的藥品共有55個,不存在降價風險;但仍有30個品種存在潛在的降價風險,而存在潛在降價風險藥品在三年一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49億元、5.27億元、5.99億元及3.5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28.82%、29.78%、27.48%及28.27%。這30種藥物一旦降價也可能會影響其整體業績。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