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習會登場 國民黨:民眾對兩岸政治談判疑慮甚深
鉅亨網新聞中心
博鰲論壇重頭戲「蕭習會」預計今(8)日11點半登場,前副總統蕭萬長將就兩岸經貿議題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交換意見,而根據國民黨最新發布的「大陸情勢雙週報」指出,民眾對兩岸政治議題談判疑慮甚深,擔心兩岸政治性協商可能成為兩岸統一協商。
國民黨1日發布最新一期的「大陸情勢雙週報1640期」,文中提及,由於習近平在短期之內,要能超越與取代胡錦濤的對台工作政績並不容易,加上兩岸在胡錦濤任內已經完成十八項經濟協議的簽署,在「先經後政」的情況下,未來要面對是甚為棘手的政治議題。習近平很清楚,目前兩岸若要討論政治議題,包括簽訂和平協議或是結束敵對狀態,都必須面對中華民國政治定位的棘手問題。雖然中共前國台辦主任王毅在闡述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有關「探討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時指出,合情,就是照顧彼此關切,不搞強加於人;合理,就是恪守法理基礎,不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但事實上,大陸內部目前對於「中華民國」的態度與對於「國軍」的立場,卻仍是「有討論而無結論」,內部意見仍然難以整合。
文中指出,另一方面,台灣內部對於中華民國的認同卻有增無減,連過去對中華民國採取否定態度的民進黨,在2000年執政後,正式從體制外的台獨革命路線,轉為體制內的中華民國路線。雖然蔡英文在2012年大選前曾提出「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的說法,但之後在民意的壓力下也不得不提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這使得中華民國已成為藍綠共同接受的最大公約數,也成為台灣多數民眾長期認同與具有情感的政治符號。特別是近年來,全球給予台灣免簽或落地簽的國家已達131個,更成為美國第37個免簽證國,是唯一的美國非邦交國,台灣人對「中華民國護照」的態度,也從過去的鄙視到如今的珍惜。另一方面,台灣的自由、民主、法治、多元族群、文化創意,讓台灣人從過去的「自我否定」,轉型為「自我肯定」、「自我認同」。這不但凸顯與大陸的巨大差異,更成為台灣民眾對中華民國認同增加的動能。
文中也強調,更重要的是,台灣一般民眾對於兩岸的政治議題談判,疑慮迄今仍然甚深。原因在於台灣民眾擔心,兩岸的政治性協商可能成為「兩岸統一協商」,長期以來,歷次民意調查都顯示,支持兩岸統一的民意(包括盡快統一與先維持現狀再統一)均在15%上下。
文中分析,由於對台工作相當複雜,牽涉到美、「中」、台三邊關係與區域間的穩定,加上台灣將於2014年進行五都首長、縣市長與立法委員之七合一大型選舉,使得習近平在就任初期而一切尚在接軌的狀態時,對台工作將是「一動不如一靜」,因此採取「胡規習隨」的方式,繼承胡錦濤執政時期的路線與政策,將是最為穩妥而安全的方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