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阿里巴巴再拆:馬雲式糾結隱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作者: 李立

與大多數人仍然記憶猶新的“七劍”相比,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的想法也在發生改變。彼時馬雲的策略是將淘寶、一淘、天貓、聚劃算、阿里國際業務、阿里小企業業務和“阿里雲”調整為七大事業群,加速推動“One Company(一個公司)”。


現在馬雲的主張是打造“小而美”。除阿里金融和支付寶等業務之外,整個集團被拆分為25個事業部,馬雲在名為《變革未來》的信件中寫道,此次的變革方向,是把公司拆成“更多”小事業部運營,最終實現“同一個生態,千萬家公司”的商業生態系統。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變化反映出馬雲的糾結,在帶領阿里巴巴最終實現IPO之前,他會不余遺力地做出調試,“當然這種調試很大程度上也會參考資本市場的聲音和態度”。

而據最新傳出的消息稱,阿里巴巴集團已聘請高盛和瑞銀兩家投行,准備集團IPO計劃,融資最高40億美元。種種跡象表明,不斷調試中的阿里一直在努力向IPO迫近。

淘寶“隱形”

在2012年7月,阿里巴巴最近一次的變形中,原有的淘寶、天貓、一淘等6個子公司調整為7個事業群,並稱“七劍”。按照當時的思路,調整后的各個事業群總裁直接向集團原CEO馬雲彙報。按照阿里內部人士的說法,在此次調整中,集團的力量實際得到了強化,人、財、物的調配更加集中到集團層面。

但是這樣的強化在不久之后就發出了弦外之音。有消息稱,2012年9月,馬雲在阿里巴巴集團財務部年會上感嘆:“我們好不容易把這個公司變成‘One Company’體系,后來發現Company這個字是錯的。”而此番“七劍”的再度分拆,印證了前述馬雲的感嘆。

淘寶分拆演變更惹人注目。在阿里整個集團架構的調整中,淘寶已經逐漸歸於隱形。2011年6月,淘寶一拆三,分為淘寶網、淘寶商城和一淘。隨后聚劃算再次剝離。此次25個事業部的拆分中,也已經開始找不到“淘寶”的名字,而是被拆分成了物流事業部、商家業務事業部、航旅事業部等諸多小部門。[NT:PAGE=$]

“在這一點上,阿里的分拆邏輯並沒有改變,”據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分析,淘寶曾經被美國USTR列入“惡名市場”名單,如此給阿里巴巴上市帶來的影響無疑是負面的。而在此之前,淘寶一直向天貓輸入流量,自身也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淘寶拆分於無形,既有利於新的業務創新,也可以規避智慧財產權糾紛帶來的風險。

對於馬雲前后半年的分拆邏輯,最現實的解讀應該來自於“上市”。在易觀分析師陳壽送看來,阿里巴巴在私有化之后的下一個重要步驟就是重新上市。“此次業務的分拆和重新組合無非是為在香港重新上市做准備。從目前重組后的結構來看,打包的業務都是電商屬性的業務,圍繞B2C、C2C、B2B及網絡廣告、數據和雲計算等電商各環節。”

野蠻生長

在從七大事業群向25個事業部的拆分中,馬雲對於公司生態的解讀顯然也在發生改變。在寫給全體員工的信中,馬雲將最終的阿里生態系統設想為,“同一個生態,千萬家公司”,希望更多小事業部的運營影響到更多的細分領域。易觀首席分析師李智認為,25個事業部對外獨立后,野蠻生長的特性會更加突出。比如航旅事業部獨立,對於攜程、去哪兒等而言,無疑更具威脅。

除此之外,25個事業部的細化與劃分也反映出阿里在無線、O2O等方面拓展的多種可能。譬如原一淘網總裁吳泳銘,調整后分管無線、旺旺與客戶端、音樂三大事業部。無線業務的收編與整合,顯然在PC之外給予移動互聯網方面更多想象。收購音樂網站蝦米網也將納入吳泳銘麾下,此舉意味在淘寶數字的基礎上,阿里無疑會在數字音樂上做出嘗試。而原先負責技術的張建鋒,調整后分管聚劃算事業部;本地生活事業部,意味對於O2O掘金的重視。在此之前,阿里早已在O2O方面展開了漫長的佈局。2006年開始,即收購口碑網調整成為淘寶本地生活平台,從內部整合聚劃算、一淘到淘寶地圖服務、支付寶與分關於O2O的試水,外部又先后投資過美團與丁丁網,意圖顯然都在打通線上到下。

在業內資深人士看來,阿里的此次拆分在組織架構上調整諸多,但是符合馬雲一向所強調的“擁抱變化”,互聯網的變化周期在不斷縮短,阿里生態系統的再次拆分,無疑有助於釋放更深層次的活力。在李智看來,此番阿里的調整實則與騰訊的組織架構調整、李彥宏去小資化有異曲同工之意,“都是在尋找一種方式來解脫大集團的束縛。”

但是在魯振旺看來,這種調整顯然有利有弊,有助於驅動業務創新,但不可避免帶來的是管理成本、溝通成本上升,“各事業群之間如何協同作戰,這樣的架構是否走得通,還有待實踐。”[NT:PAGE=$]

人事“藥方”

拆分的同時,馬雲也在尋求退隱。

按照新的架構,新的決策體系由戰略決策委員會(由董事局負責)和戰略管理執行委員會(由CEO負責)構成,集團戰略管理執行委員會成員中的姜鵬、張勇、張宇、吳泳銘等人代表集團層面,分管相關聯的業務事業部。馬雲言及“希望給更多年輕阿里領導者創新發展的機會”。

配合給年輕人讓位的言論,1月15日,馬雲對外宣佈,從5月10日起,他將不再擔任阿里CEO一職,將全力以赴做好董事局主席全職工作,並且“有信心”在5月10日宣佈阿里的新任CEO。馬雲卸任CEO與阿里目前正在進行分拆是否形成“配套動作”,阿里巴巴公關部人士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給出了肯定答覆,“目的都是為了阿里更好的發展”,但是關於馬雲卸任后的交接與CEO選拔並沒有更明確的消息,“實際上是退而不休,馬雲仍然是董事局主席”。

縱觀阿里集團每次變革與危機,几乎無一例外地伴隨人事變動與調整。阿里內部人士認為,通過人事變動與調整消解內部資源整合困難,是馬雲的慣常手法。當年揮淚斬“衛哲”,馬雲一直在調試公司高層管理層的架構與管理原則。從當年空降經理人到衛哲閃電辭職后,馬雲在控制權的平衡上逐漸回歸到原有的創始團隊。而在原團購網站聚劃算前總經理閻利被免職之后,阿里集團宣佈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高管崗位大輪換,涉及22人的崗位輪換中,多名副總裁、總監級別的調動。據阿里內部人士透露,這也反映馬雲在人事上的管理思路——增加人員的流動性,打破小圈子,達到全公司一盤棋的目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