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儲殷:英國也要“重返亞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02 08:19


近段時間,英國在亞洲外交舉措頻頻。除了首相卡梅倫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進行了連續訪問之外,外長哈蒙德也於近日訪問了中日兩國。在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后,是英國對其亞洲戰略的重新版面。

相比於日本、美國的亞洲戰略,英國的亞洲戰略版面體現了其外交的現實主義作風,手段更加務實靈活,並且似乎也沒有了歐洲傳統的道德優越感,追求的是經貿、文化與安全上的共贏,而非單方面的“霸權”。


提升經貿關係是卡梅倫訪問東南亞的主要目的

2012~2015年,東盟的經濟規模從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7位,並預計在2030年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亞投行的建立以及亞洲國家在基礎設施與制度建設上的一系列進展,東南亞的經濟發展會不斷加速。

而由於歐洲經濟的停滯,英國近幾年與歐洲鄰國的貿易受到了很大影響。同時,在與歐洲大陸國家的競爭中,英國在一些領域處於不利地位。這讓其國內“轉移貿易重心”的呼聲逐漸增大,卡梅倫也在相當程度上支援這種觀點。他在《每日郵報》上表示,“全球經濟變革的風向正在向中國和印度等亞洲國家轉移。在下一個20年里,全球90%的貿易增長將來自歐洲以外的地區,英國必須準備好利用自身優勢抓住這一機遇。英國需要改變規則,與世界的另一端開展商品貿易,重拾成就大國的外向型企業精神。”在卡梅倫成功連任之后,他雄心勃勃地表示“要把英國商品賣到世界的盡頭”,並計劃在2020年讓英國實現出口翻番的目標,達到一萬億英鎊。快速發展的東南亞國家則自然被卡梅倫政府視為英國貨物、服務貿易未來最為重要的市場。

值得指出的是,英國對於東南亞的重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歐洲對東南亞的定位。近年來,歐盟將東南亞視為僅次於中國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勞動力市場,與東南亞的關係迅速升溫。1993~2013年期間,歐盟—東盟雙邊貿易年均增長7%;歐盟還是東盟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者。2010~2013年,歐盟在東盟地區的投資額占整個東盟投資額的22%,2014年歐盟又對東盟投資達290億美元,同比增長30.5%。歐洲各國已經認識到誰先占領了亞洲市場,誰就有可能在21世紀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占據主動和優勢。這促使英國這樣的國家全面反思並調整其亞洲戰略,加強與東盟的關係,並利用殖民時代積累下來的文化與人脈上的優勢,試圖恢復失去的地位,避免被其他大國擠出東南亞。

保持多邊平衡是英國“重返亞洲”的基本原則

對於國力已經大不如前的英國來說,它非常清楚自己已經喪失了在東南亞地區曾經的宗主國霸權地位。在今天的東南亞,中、日的經濟影響力與美國的安全影響力是英國重返東南亞必須接受的客觀現實。英國希望在擴大自己在東南亞地區影響的同時,不刺激到東南亞已有的權力秩序,從而讓自己的進入能夠更靈活地與各方取得利益上的平衡。

一方面,英國積極呼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並帶頭加入了亞投行以爭取中國的好感。外長哈蒙德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表示,英國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有濃厚興趣,習近平主席10月的訪英將開啟中英“黃金時代”;另一方面,英國又對日本積極示好,哈蒙德不僅對安倍政府力爭在本屆國會通過安保法案表示支援,而且在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會面后表示,鑒於東亞地區的安全域勢,雙方就加強合作以貫徹“法治”達成了共識。此外,英國還試圖通過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安全合作,來為美國的全球安全體系出力。卡梅倫在訪問印尼期間就表示,“如果對英國安全構成威脅,英國政府將對‘伊斯蘭國’采取一切措施進行打擊。”

可以說,英國的規則是力爭通過與在東南亞進行角逐的各方的合作,來營造游刃有余的戰略環境。這的確是英國作為一個老牌外交強國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面;但坦率來說,這種規則也有其無法回避的局限性,即英國並不是東南亞地區權力架構的主導者,在安全上擺脫不了美國的影響,在經濟上,如果它想分享亞投行帶來的紅利,那么必須尊重中國的考量。如果美國仍然試圖利用日本與東南亞一些國家來遏制中國,那么英國游刃有余的空間可能會越來越小。

軟實力是英國與歐盟“重返亞洲”的重要依托

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英國或歐盟都已經不具備與中、美、日在東南亞競爭的實力,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英國與歐盟在東南亞全面處於劣勢。由於歐洲諸國在殖民時代曾經營過多個東南亞國家,它們在文化、人脈等軟實力上有其獨到優勢。甚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當地許多精英還對與歐洲的聯系感到親切與驕傲。在這種情況下,歐盟諸國采取了更為長線與柔軟的方式,逐步從文化與人才方面加深與東南亞國家的聯系。

歐盟國家在東南亞地區積極推廣發展援助和教育培訓等民事項目,培訓政府官員和媒體的英文,在社會層面積極擴大歐盟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這些“規範外交”不僅擴展了歐盟的規範,而且增強了歐盟在該地區的政治經濟存在與影響力。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任琳總結,為促進東盟與歐盟的文化交流,2002~2006年,東盟與歐盟共完成了175個項目,2007~2010年,歐盟又繼續提供900萬歐元支援東盟與歐盟的文化交流。目前東盟有至少212個研究機構與歐盟機構建立了聯系。在2014~2020年最新的預算周期中,歐盟將支援東盟一體化和秘書處共1.7億歐元,超過前一周期的兩倍以上,重點將援助互聯互通和可持續發展領域。此外,歐盟還將為東盟經濟監控與統計能力建設提供資金援助,對高等教育、統計能力培訓、知識產權保護、航空一體化等項目提供資金支援。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歐盟計劃於2017年前建立一個東盟大學網絡。新方案將提高東盟大學學歷的可比性,使在一個東盟大學獲得的學分能更容易轉移到另一個大學,從而更好地促進人才流動,而這實際上將成為歐盟對未來東南亞精英施加影響的孵化器。

作為世界上殖民經驗最豐富的國家,英國在同東南亞地區的地方精英打交道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心得。而且由於其在殖民時期比較注意與當地精英保持良好關係,這讓它在東南亞的形象要優於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在進入東南亞方面更具有相對優勢。在東南亞地區諸國的精英教育中,英文教育極為普及就是一例;不少精英亦通常會選擇去英國留學。這種人脈與文化上的滲透,會讓英國在東南亞地區更有持久力。

坦率而言,在中美、中日關係日趨微妙以及南海問題日益復雜的大背景下,英國以及歐盟的進入使東南亞政治經濟秩序中又出現了一支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東南亞的局勢更為復雜。對於東南亞各國而言,英國以及歐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新的資源,讓它們緩解了可能在中美之間選擇站隊的焦慮;但對於已經深陷東南亞棋局的中、美、日而言,英國與歐盟的出現卻在一定程度上讓各方的競爭出現了更多的變數。雖然英國以及歐盟在價值觀上與美國接近,在反恐上與美國立場相同,但與美國相比,英國與歐盟對中國相對友善且政策、態度靈活,這實際上加劇了東南亞地區權力的多元化,有助於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疏離美國主導的亞太秩序。對於日本來說,英國與歐盟的出現,則讓日本在東南亞地區面臨更為強大的經濟與文化競爭,日本的“質量”優勢會因為歐洲制造的進入而顯著下降,其在東南亞的人脈也會面臨英國這樣長於軟實力的歐洲國家的激烈競爭。

而對於中國來說,英國的進入其實為中國在東南亞地區推進“一帶一路”提供了機遇。這是因為,相比於帝國心態明顯的美國,英國等歐洲國家雖然在價值觀上與中國存在明顯差異,但在交流上卻更為平衡、靈活。放棄了世界霸權企圖的歐洲是中國在利益上廣泛合作的伙伴。在英國帶頭加入亞投行之后,中英的這種利益合作趨勢正越發明顯。同時,英國的文化實力、人脈關係以及高技術含量的經濟也可以對中國的經濟實力形成良好的補充。在經濟方面,由於中英兩國的競爭優勢主要存在於不同領域,因此中英的競爭其實小於英日之間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中英的合作的確為中國提供了進一步平衡日本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的可能,而在我看來,日本恰恰是中國目前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最大的競爭對手。

本文刊於《世界知識》,僅代表專家觀點,不代表機構立場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