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Saft專欄:金融市場連動時代或將結束!
鉅亨網楊琇羽 綜合報導
《路透社》外匯市場分析師 James Saft(圖片取自 twitter)
《路透社》外匯市場分析師 James Saft 在近日撰文,指從近幾週國際股匯市及商品市場表現觀察,發現投資人終於回歸基本面,少見過去幾年市場一面倒跳黑或跳紅景象,全球金融市場緊密連動時代可能即將告終。
「風險追逐與趨避」(risk-on, risk-off)的投資思維邏輯一直主導著金融危機之後的市場。在此邏輯下,期市、股市、以及匯市彼此緊密相連,充滿可預測性。
舉例來說,當投資人對市場一片看好,風險性資產如股票或期貨就會不分地域地齊漲,同一時間,投資人風險胃納增加,美元即走貶,反之,當風險胃納變小,美元走強。
不過現今情況似有改變。Saft 指出,這套投資思維邏輯可能不再流行,尤其是在交易最頻繁、波動最大的外匯市場。
根據摩根大通(JP Morgan)外匯交易策略分析師 John Normand 的說法,國際外匯市場的連動性不如過去五年來得高,反倒是與地方政府推動的經濟與貨幣政策關連性較大,最近的例子就是日本新任首相安倍的激進寬鬆政策與日元急貶,以及英國恐瀕臨三度衰退消息,皆帶動各別區域外匯市場的變動。
同樣地,國際股市也不再出現齊漲齊跌的局面。日本央行放任日元貶值,激勵出口股反彈,日股 1 月漲幅驚人,不過全球股市卻是兩樣情。根據法國興業銀行的資料,衡量全球股市連動性的關鍵指標自去年 6 月以來下降逾三成,創下 2007 年以來新低。
Saft 表示,陳述這些變化之目的,不只是用來證明各國股市連動性降低,而是強調現今投資人比以往冷靜,較少被外界情勢干擾,而更專注於個別貨幣或個股基本面來進行交易判斷。顯然地,未來全球股市較不會出現全面大漲大跌的情況,例如 2008 年雷曼兄弟事件引發全球股市全面重摔。
過去五年,雷曼兄弟事件、銀行危機、歐債危機,無不全面衝擊到所有資產價格。市場關注的不外乎宏觀消息有多壞?政府如何回應危機?尤其是中央銀行會採取何種行動? (接下頁)
[NT:PAGE=$]
歐債危機最炙時,投資人最在乎的消息是意大利是否會退出歐元區?相較之下,在意大利治理良好的公司、或該公司產品在全球景氣不佳之際仍需求暢旺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不過現在有一點很難說的是,到底是投資人眼中的金融市場確實出現好轉跡象,還是央行麻痺投資人的功力變強,所以他們開始會跳過一些全球宏觀事件。
Saft 認為,專業投資人肯定會在「風險切換模式」熱潮退去後受惠,因為專業投資人終於能重操舊業,專心看基本面與技術面的變化了!
過去幾年對操作股票的人而言尤其困難,在「風險追逐與趨避」思潮當中,選股實非易事,因此許多人轉而從事全球宏觀避險基金操作,無論他們在名義上負責的是哪種投資業務。
此外,全球股市連動性降低,也意謂全球市場進入一個區域政經情勢等變化主導市場走勢的局面。
日本是最好的例子,安倍上任後強勢主導財政貨幣刺激政策後令日本股市不斷上揚,日元不斷走貶。不過,日股樂觀氣氛難感染到其它國家股市的投資人來共襄盛舉,各國股市漲跌互見,自成一格。
回顧去年秋季,中日在東海釣魚台之爭的政治事件,轉化成經濟事件,日貨遭中國消費者抵制,日本出口驟減,此事件可說讓帶著「風險切換模式」思維投資人,跟著暫時保守觀望其它國家股市的股票。
儘管談「風險追逐與趨避」思維的沒落還言之過早,但若此情況能持續下去,市場投資情緒將會比以往健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