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互聯網模式將消失?“世界數據流”時代來臨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報導,美國《連線》雜志網絡版近日刊登耶魯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大衛·格勒恩斯特(David Gelernter)的文章稱,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以空間為基礎的網絡將會逐步被以時間為基礎的“世界數據流”(worldstream)所代替。資訊則將通過“世界數據流”不斷且穩定地流向過去的時間點。因為計算機在不遠的將來所發揮的主要功能就是接入不斷流動的全球網絡數據流,所以我們對計算設備本身將變得不那么關注。
以下是文章內容全文:
人們總是好奇地發問:下一代互聯網會是什么樣子?然而事實卻是,不會有下一代互聯網了。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以空間為基礎的網絡將會逐步被以時間為基礎的“世界數據流”(worldstream)所代替。這一幕已經發生,並以“人生數據流”(lifestream)的形式為開端。我和埃里克·弗里曼(Eric Freeman)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預測過“人生數據流”這一現象,並於16年前在《連線》上發表過相關文章。
“人生數據流”是一種用不同種類資訊組成的、內容可搜尋的實時資訊流,目前的博客、RSS feeds、Twitter、Facebook的Walls和Timelines以及其他聊天數據流都屬於這一類別。其架構突顯了從“臺式機平原模式”向更加縱深的可以代表具體時間點的數據流方向發展。
這就好比我們從臺式機過渡到一本魔幻的日記:我們可以記錄下每一頁日記的內容,而日記又會自動翻頁,這樣我們就可以追蹤到自己每時每刻的行動。直到你拿起日記,翻頁就會停止。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本日記就變成了人生的參考書:一本完整的可追溯的人生指南。如果你把它放下,日記就會開始繼續翻頁。
現在,這種如日記般的架構正在取代空間成為互聯網領域的主要標準。網絡上的所有資訊都會很快成為基於時間架構的資訊。在以字節為標準的世界里,基於空間的架構處於靜止狀態。而基於時間的架構則更具活力,更具流動性,這與時間的特點完全一致。
互聯網將成為歷史。
耶魯大學教授格勒恩斯特在餐巾紙上手繪的世界數據流模型
小比喻蘊藏大智慧
截至目前,我們所使用的互聯網一直都是以空間為基礎架構起來的。而日記則是以時間為基礎。時間似乎更容易讓人理解,因為我們很自然地就按照時間順序把我們的人生編成故事。我們在計算領域積累了20多年的經驗才建設成如今的網絡。而我們在這一領域也從最初想方設法地節省資源發展到肆無忌憚地浪費資源。在這種新環境里,我們更加注重實用最好的方法讓互聯網發揮作用,而不是最廉價或最節省的方法實現這一目標。 [NT:PAGE=$]
如今,互聯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發布最新訊息,讓人們知道時下正在發生的事情。這也是為何如此眾多的以時間為基礎的實時資訊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的重要原因,因為它們能夠滿足人們對最新數據的需求。無論是Tweet還是Timeline,都是以時間順序、並旨在通知人們各種最新訊息的數據流。
當然,我們仍然可以對過去進行瀏覽或者搜尋,因為時間總是在網絡空間來回穿梭。任何資訊客體都能夠在“當前”添加,然后慢慢地成為過去的數據,就像在小溪中漂流的樹枝一樣。你可以將檔案、文字和傳統網站都放入數據流中,而這股數據流則可以變身為內容可搜尋的云計算檔案系統。
如果我們把所有這些博客、資訊源、聊天數據等都整合在一起,那又會是什么樣子呢?如果把網絡上的每一個時間流都匯總成一股數據流的話,我們就得到了“世界數據流”:一種將網絡空間視為一個整體的方式。
沒有人能夠真正窺探到整個“世界數據流”的全貌,因為多數流過網絡的資訊都是屬於個人的。不過,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其中的一部分。
這就好比是一個老式水井,我們需要使用繩子拴著的木桶打水,而木桶則需要深入到水井之中去。這口時間之井是無限深的,所以木桶就得一直深入下去才能打到水,而這里的繩子則需要足夠長,這樣我們就要不停地釋放更多的繩子(我們目前在很多時間流網站上所獲得的無限滾動體驗其實就是在釋放繩索)。木桶代表著“世界數據流”的開端,也就是最古老的數據;繩索輪軸則代表現在;而不斷探索流向過去的繩子本身就是數據流。
目前的網站都是靜態的,而資訊則將通過“世界數據流”不斷且穩定地流向過去的時間點。那這一切又意味著什么呢?
數據流徹底改變搜尋市場
現在的操作系統、瀏覽器以及搜尋模式都將變得過時,因為人們再也不想被電腦或網站所束縛。
人們真正想要的是接入資訊。既然網絡空間里存在著無數個短暫的單獨“人生數據流”,那么我們的基本軟件就將成為“數據瀏覽器”:它與現在的網絡瀏覽器在功能上是一致的,但卻可以對數據流進行添加、刪減和導航操作。
每個新的數據流都是“人生數據流”。數據流瀏覽器將幫助我們找到並接入我們想要的資訊,這就好比一種客製咖啡攪拌棒:我們擁有上千種不同的數據流“口味”,我們要在其中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數據,然后攪拌棒就可以對我們的數據流進行攪拌然后給出排序。 [NT:PAGE=$]
每個網站的內容都不受空間的局限。這些內容成為常規時間流的一部分。比如,我可以不依賴亞馬遜網站通知我是否有美國當代最重要的猶太作家辛西婭?奧茲克(Cynthia Ozick)或者有關意大利佛羅倫薩市的新書,我可以綜合幾家書商的數據,然后輸入我的搜尋內容。因為數據流演算法允許添加數據流(比如新書)和刪減內容(比如,佛羅倫薩和奧茲克)。
電子商務得到飛速發展。我們完全不必自己費力尋找新的數據流,如今的網絡架構方式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訪問數千家實體商店的體驗。以時間為基礎的“世界數據流”使我們坐在家里就能夠縱覽網絡上個性化的流行趨勢。
“世界數據流”能夠讓我們隨心所欲地調和我們所需要的資訊:比如我鐘愛的耶魯大學橄欖球新聞、新書上架以及購物推薦資訊就一同被會聚到了我的電子郵箱、其他資訊文字、博文、檔案、日程提醒之中。
這種精確的控制力是否限制了網絡天生所具有的偶然性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的。但這一切都與時間有關:畢竟與“讓我自己漫無目的地進行搜尋然后看看我能找到什么”相比,“給我我想要的”總是更有效率的一種選擇。無論看起來有多快,大多數搜尋都是在浪費時間。從這一點考慮,我們是在用時間(以時間為基礎的架構)來爭取時間。
為了避免進行無休止的獨立搜尋,我們按動了數據流瀏覽器的按鈕,以此來不斷獲得我們想要的資訊。
這一未來發展趨勢不僅扼殺了我們所熟知的操作系統、瀏覽器和搜尋,而且還改變了我們熟知的“計算”的含義。無論設備大小(比如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計算機在不遠的將來所發揮的主要功能就是接入不斷流動的全球網絡數據流,這就好比車載收音設備接收廣播臺信號一樣。我們將更加關注資訊世界以及我們與之相聯系的生活,因此我們對計算設備本身將變得不那么關注。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