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聯社電話紀錄被擷醜聞發酵 52傳媒聯署炮轟美司法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16 11:15


美國司法部被揭秘密擷取美聯社記者電話紀錄醜聞持續發酵,司法部長霍爾德成眾矢之的,多達52家大型傳媒機構前日遞交聯署信抗議,多名政客和傳媒人更齊聲要求霍爾德下台。不過霍爾德企硬反駁美聯社指控,理直氣壯稱秘密獲取電話紀錄是為調查一宗近37年來最嚴重、置「美國人民於危險中」的洩漏國家機密案。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聯署機構包括美國新聞自由記者協會、紐約時報母公司、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等,要求司法部交還取得的電話紀錄及披露誰人曾查閱這些紀錄,同時應公布是否還有針對傳媒的「秘密傳票」。


美聯社相信司法部是調查去年5月7日報導中,提及美國中情局在也門的秘密行動,華府一直試圖揪出洩密「內鬼」。霍爾德說,由於自己是知情者,又常與媒體打交道,聯邦調查局(FBI)調查洩密時曾詢問他。為確保司法部調查的獨立性,他作出迴避,行動交由副部長科爾負責。霍爾德表示,相信參與調查的人都遵守司法部規章和規則。

科爾前日致函回覆美聯社時警告,「洩露機密資訊對所有美國人造成嚴重傷害」。美聯社社長普魯伊特回應稱,司法部的回覆未能合理辯解「秘密傳票」覆蓋程度。

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利巴斯批評,霍爾德准許司法部擷取美聯社電話紀錄,是踐踏憲法第一修正案,沒履行維護憲法的責任,要求他引咎下台。著名電視主持人歐伯曼和舒斯特亦指霍爾德支持這種「流氓行徑」,理應辭職。眾院民主黨二號人物霍耶表示,必須採取措施避免事件重演。

保護新聞自由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文規定的內容,美國媒體一直以此保護「消息來源」,但也有人擔憂過度保護消息來源,可能妨礙對危及國家安全的洩密事件調查工作。

白宮試圖劃清界線,堅稱調查美聯社通話紀錄是由司法部獨立運作。白宮發言人卡尼前日強調,奧巴馬總統強烈認為必須讓新聞記者不受束縛地報道,但同時須確保涉及國家安全利益的機密訊息不被洩露。

美國政府竊聽醜聞不斷發酵之際,擁有逾億用戶的微軟通訊服務Skype亦捲入監控疑雲。德國Heise保安公司日前透過Skype傳送一個私人網站的登入帳戶及密碼後,有跡象顯示微軟曾使用該組密碼登入網站,懷疑微軟一直監視Skype的即時訊息。科技專家則認為,事件只是微軟辨別網絡欺詐或有害網站的程式引起,呼籲網民無需驚慌。 (接下頁)

[NT:PAGE=$]

Heise研究團隊此前發現,每當使用Skype與同僚對話後,網絡流量會有不尋常提升,決定查清原因。他們透過Skype傳送私人雲端伺服器的帳戶和密碼後,監視相關帳戶。數小時後,他們發現有用戶登入,其IP地址「65.52.100.214」追溯至微軟在美國雷德蒙德的總部,認為這顯示微軟有監控Skype訊息內容之嫌。

但科技記者博特不認同Heise說法,稱事件只是微軟自動程式對該網站進行調查時引起,認為當前證據不足以顯示微軟在監聽。 

文匯報《筆走波瀾》指出,水門事件、伊朗門事件、萊溫斯基性醜聞、卡崔娜風災,這些名詞背後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代表多位美國總統的污點。美國史上首位黑人總統歐巴馬僥倖在高失業率下連任,也被一周內突然爆發的三大醜聞殺個措手不及,其中竊聽美聯社不僅令他蒙羞,標榜新聞自由的美國今次自摑嘴巴,令世人大跌眼鏡。新聞自由之犧牲,豈是「國家安全」所能填補!

美國多年來以「國家安全」為由,對涉嫌恐怖分子嚴刑迫供,早前傳媒揭發軍方出動無人機,在沒真憑實據下射殺被視為危險的海外公民。人權、公正之類的漂亮口號去了哪?作為第四權力的美國新聞界,表面上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卻難逃華府的雙重標準,在這場權力的對撞衝擊中,新聞業節節敗退。

逾30年來,政府獲取傳媒電話紀錄受到嚴格規定,這成為傳媒與政府保持「權力平衡」的關鍵:前者有權向公眾揭露政府內幕,但後者有時需通過秘密行動打擊罪案和維護國家安全。

政府若要得到傳媒通訊紀錄,用作調查某人或事件,須事前通知傳媒,除非此舉會對調查的真實性構成重大威脅(substantial threat),這樣政府才可以「秘密傳票」直接取得紀錄。但問題來了,「重大威脅」的解釋權握在華府手中,就如當局判斷誰是恐怖分子、誰應被無人機射殺。況且,採取「秘密傳票」還有個堂而皇之的理由——為免傳媒得知當局有意調查後,先行銷毀相關檔案。

消息來源是記者和傳媒的生命線,保護他們更是基本新聞道德。美聯社身為國際知名新聞機構,歐巴馬政府竟也斗膽上下其手!在傳統新聞價值觀崩潰、業界飽受互聯網衝擊的今天,此事發人深思,美式新聞自由是否只存在於遙遠的烏托邦?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