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突圍:從集約到分拆 佈局移動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07 08:32
劉佳 趙楠
新浪
●1998年12月創立,由四通利方和華淵資訊網合併而成
●2000年4月,在納斯達克上市
●2002 年4 月,推出新浪無線業務
●2009年,推出新浪微博,目前用戶突破4億
搜狐
●1998年2月創立,前身是愛特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000年7月,在納斯達克上市
●2001年11月,面向個人消費用戶正式推出網上購物平台搜狐商城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合作伙伴
網易
●1997年6月成立
●1998年1月,在國內率先推出免費電子郵件服務
●2000年6月,在納斯達克上市
●2001年12月,推出了首款自主研發的大型網絡角色扮演游戲《大話西游Online》
●2012年 04月,以郵箱業務作為用戶入口,重返電子商務領域
騰訊
●1998年11月成立
●2002年3月,QQ注冊用戶數突破1億
●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
●2010年3月5日19時52分58秒,QQ同時在用戶數首次突破1億
●2011年1月,推出微信,目前用戶超過3億
門戶,還是門戶麼?
1995年初,和丈夫從美國遊歷回國的張樹新,把房子抵給了銀行,拿700萬現金和銀行的800萬貸款創立了中國最早的門戶網站瀛海威。
1995年4月,24歲的丁磊做出了他人生中第一個艱難的決定:離開寧波電信局,前去廣州。離開寧波前,丁磊已用CFIDO架構架設了自己的BBS網站。兩年后,丁磊創建了網易。
1995年10月31日,張朝陽31歲生日,這一天北京下雪。飛機從美國剛落地北京,張朝陽感到一絲寒意。一年后,拿到首筆17萬美元融資的張朝陽開始創業,於是有了后來的搜狐。
同樣在1995年,王志東來到美國硅谷,學習網景融資。在這裏,他結識了風險投資人馮波。一年后,王志東經馮波認識了姜豐年。1998年,四通利方和姜豐年的華源合併,於是,有了新浪。
中國的互聯網從門戶開始。
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美國納斯達克的成功上市,又將“門戶”概念推上了國內互聯網的頂峰,並以此帶來了搜狐、網易的后續上市效應。自此,中國互聯網的大門率先於國內其他行業向世界打開。[NT:PAGE=$]
鳳凰主持人曾子墨,曾參與了新浪的上市。那年,她還在摩根士丹利。她后來在書中寫道:“假如審批遲到哪怕僅僅兩個月,納斯達克的市場窗口就會緊緊地關閉,互聯網的冬天也將不期而至”,“我無法想象,沒有上市的新浪以及其他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能夠平安過冬嗎?”
不過,已經歷十來年風風雨雨的中國門戶網站們,躲過了一次互聯網概念的寒冬,卻躲避不了幾年后來自互聯網內部的競爭和糾葛。隨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不斷創新品的湧出,“門戶”在變。
“門戶模式”
什麼叫“門戶”?5G資訊合伙人洪波曾給出過這樣一個解釋,就是當用戶接上萬維網后,所習慣性點擊的第一個網站。
中國的互聯網大戶從門戶開始也有其特定原因。當時,互聯網概念剛剛興起,網站的模式主要是簡單地把傳統媒體的內容搬到網上。而資訊讀,也是第一批互聯網用戶主要的“衝浪”體驗。
這種成因在美國也有樣板,比如AOL和雅虎。1995年回國后,張樹新曾這樣與張朝陽解釋瀛海威要做的模式,就是中國版的AOL。
不過,當網站的資訊內容開始不斷湧入,用戶攝取資訊的能力也將受到挑戰。於是,搜索來了。1999年回國的李彥宏,在6年之后,將百度送上納斯達克。搜索對於內容,就相當於書頁之於目錄。2005年后,當越來越多的用戶知道百度,知道如何搜索,百度已逐漸取代門戶網站的門戶地位。
2004年,騰訊憑藉QQ用戶數,開始向網頁端延伸,騰訊網上線。一開電腦就登錄QQ成為習慣的用戶逐漸依賴起QQ彈出的資訊窗口,去騰訊網獲取內容。2008年,原來新浪、搜狐、網易的“三大門戶”因騰訊網的冒出,變成了“四大門戶”。
這期間,成為“門戶”的,還有李興平的hao123、馬雲的淘寶、程炳皓的開心。原有的門戶網站,已成為百度、hao123等“站中站”,流量被劫去一段。
流量,意味廣告。而廣告,是門戶時代在互聯網人口紅利和2000年互聯網泡沫后的經濟復甦下的主要營收手段。但當大環境走弱,門戶網站也開始顯出疲態。
以搜狐為例,2012年,搜狐總收入10.67億美元,同比增長25%;在廣告總收入為4.15億美元,同比增長21%。但其品牌廣告收入為2.9億美元,僅增長4%,遠低於當年互聯網廣告市場47.2%的增速。[NT:PAGE=$]
在i美股主編梁劍看來,門戶賴以生存的大而全的內容,早已被搜索引擎、社交媒體以及移動互聯網所分化,雅虎是前車之鑒。但中國的互聯網與國外不同,門戶網站也在群雄四起下,形成了特定的“門戶模式”。
所謂“門戶模式”,是不斷通過整合新業務所展開的圈地運動,從SP、網游、搜索、電商到視頻,都是如此。這種不斷整合新業務的邏輯是基於圈用戶的思考。在這個邏輯下,“門戶”代表“用戶”。但守住用戶,也讓門戶網站變得越發臃腫。
“門戶模式”的弊病也在門戶體量的不斷臃腫下越發明顯。部門間業務溝通不力,缺乏有效激勵,沒有創新精神,讓什麼都有的門戶,反而什麼都無。
從集約到分拆
門戶網站也正在反省,從集約化的“門戶模式”,向不斷的業務分化和分拆發展。
2009年8月,新浪微博的上線讓雅虎中國原總裁謝文眼前一亮。謝文表示,新浪終於具備了從一家內容公司轉為用戶運營公司的能力。新浪應以微博為統一用戶入口打造信息流生態。
搜狐原總編輯李善友也表示,有了微博后的新浪,具備一個不斷擴大的用戶池,而未來用戶的變現能力將超過內容的變現能力,比如騰訊。
新浪微博的未來價值讓新浪有了將其分拆、獨立自主的理由和信心。與新浪類似,搜狐也在考慮通過不斷分拆,使門戶的價值最大化。搜狐是否要私有化?還不確切。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搜狐集團私有化,更能讓旗下搜狐視頻與搜狗更好地運作上市。
目前,搜狐最優良資來自於暢游、搜狐視頻與搜狗,其中暢游已上市,而內容資訊業務已不具有較熱概念。未來搜狐集團私有化、搜狐視頻與搜狗上市后,搜狐可通過旗下三個優良資效率最大化吸引融資,不必由於子母公司同時上市而使融資相互分散,也避免了上市監管。
有數據分析,搜狐集團和暢游二者市值分別為18.63億美元和17億美元。其中,搜狐持有暢游70%股份,這意味搜狐有11億的市值來自暢游,而此前搜狗和搜狐視頻的私募估值為2.4億和7億。也就是說,除去暢游、搜狗和搜狐視頻,搜狐所剩價值已為負數。
梁劍表示,現在投資網易是投資網游,投資搜狐是投資網游+視頻+搜索,投資新浪是投資微博,投資騰訊是網游+社交,它們都已不是傳統的門戶概念。[NT:PAGE=$]
移動突圍
如果說,在PC上門戶們還把持用戶;但在移動端,如果不及時佈局,門戶恐將被徹底顛覆。
今年1月,騰訊對無線互聯網事業部的調整,可窺視出騰訊將業務全面轉向移動的決心。在PC上,騰訊打通各個品的用戶信息流關聯,構成防火墻;在移動端,騰訊通過架構優化,激發組織中層自主性,推動移動品的創新和競爭力。
創新是組織分化和自我割肉,不是捆綁和整合。微信之所以能成,來自於早期深圳廣州研發團隊較為寬鬆和獨立的開發制度。一名騰訊人士表示,微信將扮演騰訊未來越發重要的移動平台,除今年將在開放平台上接入手機游戲和電商外,還將承擔騰訊的“走出去”戰略。
有人士認為,微信在用戶覆蓋和平台擴展性上,都較QQ擁有更好的平台性。隨微信用戶的不斷擴大,以及平台性增強,微信未來將取代手機QQ的移動平台地位。而如果騰訊一旦全方位放開微信與PC案頭化互聯,微信是否全面顛覆QQ還很難說。不過,創新就是要割自己的肉,該人士稱。
與騰訊不同,網易的移動互聯網戰略採取的是分化、多群戰略。一名網易人士表示,網易今年將部署的移動品包括,新聞客戶端、有道詞典、雲筆記、雲讀、雲音樂、手機游戲平台等,不同的移動應用各自為一個獨立平台,在各自分頭髮展后,再去考慮是否相互整合成為一個拳頭。
而新浪,憑藉微博60%流量來自於移動端的影響力,已手握一張移動入口門票。一名搜狐人士稱,目前新浪有微博,騰訊有微信;一家圈名人資源,一家圈用戶社交;搜狐則希望把媒體內容搬到移動端,圈媒體內容,以與新浪、騰訊形成差異化。而媒體業務也是搜狐的基因之一。
通過運營商渠道和手機預裝推廣,目前搜狐新聞客戶端已擁有8000萬注冊用戶,1700萬日活躍用戶。而網易新聞客戶端注冊用戶5000萬,日活躍用戶2200萬。兩者不相上下。
搜狐副總裁方剛表示,搜狐的移動入口戰略將“三條腿”走路:搜狐門戶主打新聞客戶端,由傳統的搜狐門戶和搜狐視頻完成媒體佈局;旗下游戲公司暢游會主打移動游戲平台;搜狗承接搜狐的整個用戶平台以及工具、搜索任務。
張朝陽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關於門戶的精準廣告以及移動端流量變現廣告是兩個值得研究的領域,只有這兩個問題解決了,門戶才能獲得新的生命。 getty 圖 製圖/五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