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手機攝影
鉅亨網陳律安 2013-06-05 07:21
用手機拍照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圖取自網路)
只不過短短幾年時間,使用手機拍照已經遍及普羅大眾。以前手機上有相機模組會被視為一個特殊例外而不是常態,但現在要找到一支不具照相功能的手機,可說是難上加難。
想了解手機照相是如何滲透進現代社會中,只要走過一條遊客如織的大街,然後數數看有多少人在拍照。毫無疑問的,將是小型相機、單眼相機、可換鏡頭相機的結合。但也有許多人會拿手機來拍照,你甚至能看到人們拿起平板來捕捉燦爛的笑容。
《cnet》報導,時至今日,智慧型手機的照相技術,已經是多數裝置都能夠照出上得了新聞首頁的照片,也能夠勝任一些專業功能,比方說婚攝或是紀錄運動賽事。
手機與傳統相機的界線已越來越模糊,我們現在已不去問人們為何會拿手機去照相。除非是最本格派的傳統相機擁護者,不然手機照相的原罪已幾乎消失殆盡。
傳統相機為了要保持競爭優勢,也必須新增一些連網功能,比方說 Wi-Fi 或是近場通訊,來與手機匹敵,因為人們都希望自己的裝置有連網功能。Eye-Fi 記憶卡能讓一般相機也擁有傳輸功能,已經被證實為相當成功的商品。三星推出的具連網功能的混種相機 Galaxy Camera,也模糊了傳統相機與手機的界線。
當手機攝影於 2009 年開始蓬勃發展時,許多人將它與 iPhone 連結,認為這是 iPhone 攝影現象。時至今日,手機攝影已經成為一種藝術形式,攝影師尋找各種不同方式來表達自我,無論該平台的限制及長處。
如 Instagram 般的 app,的確讓手機攝影變得熱門,它讓人們更容易使用也更加社群化。對於專業的攝影家來說,手機打開了另一扇可能性。
身為 iStockphoto 數位內容總監的 Che McPherson 看見了這樣的轉變,他同時也是服務許多國際客戶的專業攝影師。當他身為圖像網站總監時,他是資深的監察員,掌管每天交上的照片的品質控管。
「一旦你成了專業的攝影師,你會希望能夠更有創意,將疆界更往外推。明顯的是,當你成為職業的之後,你總是帶著一堆傢伙,顯得非常勞師動眾。當你能夠很方便的從口袋拿出東西來拍攝,感覺總是挺棒的。」他說。
手機照相的技術限制,比方說色差的問題,演變至今已不再是阻礙,這都得感謝相機鏡頭解析度的提高,讓iStockphoto 網站能收到的照片越來越多,能收超過 1.5 萬張照片。[NT:PAGE=$]
「今天照片不光只是講求技術,其實重點在於好不好看及實用性。」
McPherson 相信,手機讓人們能夠捕抓一般器材照不到的照片。「你能得到的是真實、原創的照片,因為它們並不讓人感覺唐突,也容易取得。」
在競爭激烈的圖片庫市場中,許多國際品牌尋求的是原創的照片。蘋果就是一家將回憶、情緒、及手機攝影結合起來的公司。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珍貴的片段,是可以透過後製改變的,比方說各種濾鏡。
McPherson 也觀察到了攝影師會透過處理過的照片來表達情感。他說:「這是一種趨勢,但只要是越流行的趨勢,就會摔得越重。未來這種浪潮可能會被淘汰。但現在我們喜歡看到這種照片,它看來很藝術,提供了外面找不到的素材。它有自己璀璨的一面。」
手機照相不僅侷限於手機上,也擴展到平板及其他更大的手機。或許這些裝置有其技術限制,還是不如小相機精緻,但許多專業人士正透過革新的方法來打破硬體限制。
使用大螢幕拍照,有許多好處,也開創了可能性。比方說大螢幕可以讓角度更易於調整,也能夠更容易讓客戶觀賞照片。在商業攝影中,讓客戶看到照片可以很容易的就與客戶打開話匣子,如果拍的是小朋友,小朋友在能看到拍攝結果的情況下,也更容易互動。
然而,也有許多人認為手機不算是攝影器材,它不夠莊重,這與2000年初期底片到數位攝影的爭執若合符節。事實上底片及數位的爭端,直到 10 年後仍是熱議焦點。不同的地方在於,手機攝影不是取代一個形式,它只是讓藝術家找另一個方法表達自我。
其實許多用相機拍照的人,也會利用app分享照片。但對於知名手機攝影師 Misho Baranovic而 言,這麼做有些多此一舉。這些用相機拍的作品也缺乏即時性,與手機分享平台的初衷有些許背離。
對許多手機攝影師而言,智慧型手機及平板讓他們重新定義與藝術接觸的經驗。在這個互連的世界,每項裝置都有潛力成為新的攝影裝備。它不僅是個媒介,同時也是訊息所在。(文:陳律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