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分散供應鏈風險:親近和碩疏遠富士康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在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喬布斯辭世后,富士康與蘋果公司的關係已經不能單靠兩家公司的領導者來維繫,加之富士康生的iPhone 5出現瑕疵,使得蘋果公司的新掌門庫克決定分散風險,逐步加大與和碩的合作。
以下為文章全文:
打破壟斷
多年以來,全球各地的iPhone和iPad几乎都出自一家公司的組裝,這家公司叫富士康。
這是兩個極具個性的人之間達成的一次重要合作:一方是性格暴烈、喜怒無常的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一方是同樣要求苛刻的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
但在現任CEO蒂姆·庫克(Tim Cook)的治下,蘋果公司卻逐步糾正訂單的天平,向另外一家名氣較小的公司增加了採購量,以便平衡這家科技巨頭的供應鏈。
蘋果公司很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低價iPhone,而屆時,和碩將會成為這款品的主要組裝企業。這家富士康的同城小兄弟2011年首次拿下一小部分iPhone訂單,並於去年開始生iPad mini平板電腦。
和碩的崛起終結了富士康科技集團多年以來對蘋果公司移動品的生壟斷。這家以鴻海精密工業公司為上市主體的企業,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品外包生商。
知情人士稱,蘋果公司之所以轉變戰略,源於多個原因:一方面是在富士康去年的生故障導致iPhone 5的外殼劃痕后,蘋果公司決心分散風險;另一方面,面臨三星電子等對手的激烈競爭,蘋果公司也決定擴大品。
分析師表示,和碩在爭取蘋果公司的訂單時,願意接受較低的利潤。但該公司拒對此發表評論。
蘋果公司也拒對此置評。
影響因素
在經歷了多起引人關注的員工自殺事件和生事故后,富士康已經下大力氣改善了工廠環境。這也使得該公司通過規模實現的成本優勢喪失殆盡。雖然2011年的工廠爆炸導致的數十名員工受傷,也曾令和碩短暫進入公視野,但這家規模較小的企業基本沒有成為媒體的焦點,而富士康卻因為媒體的聚焦而上調了工資,並調整了用工方式。
身為全球最大電子外包廠商,富士康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也因此而令蘋果公司難以駕馭。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甚至出現過未經蘋果公司許可私自改變零部件來源的事件。與此同時,蘋果公司的品複雜性與日俱增,也令富士康疲於應對。例如,iPhone 5就由於工藝問題難以滿足蘋果公司的訂單。
蘋果公司的管理層變動也生了一些影響。知情人士表示,由於一直都對富士康情有獨鐘,因此喬布斯更容易原諒該公司的失誤。但知情人士表示,庫克已經不再完全依賴“兩位有英雄情結的領導者”之間的密切關係,而是更加看重分散風險。不過,庫克和郭台銘之間的關係還是非常密切:知情人士稱,早在庫克1998年加盟蘋果公司前,他們二人便已相識。
不過,隨在蘋果公司供應鏈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和碩也有可能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督。該公司拒透露是否已經在2011年工廠爆炸事件發生后改變了用工方式。
淵源頗深
與其他外包製造商一樣,和碩的成功也基本上源自為各大相互競爭的科技企業代工時,所展現出來的保密性和老練的風格。蘋果公司、微軟、惠普和戴爾雖然是競爭對手,但都通過和碩代工品。
和碩的總部位於台北市郊,裝修十分考究。在這裏,服務於不同客戶的工程師都會在同一間餐廳就餐,健身場所也是全體共用,但他們對彼此的工作几乎毫不知情。敏感的項目還會通過門禁隔離,甚至會配備面部識別軟件。
雖然和碩看似后起之秀,但它其實與蘋果公司淵源頗深,其前身早在十多年前就組裝過蘋果公司的電腦。
和碩高級副總裁蔡進國表示,他創辦的Alpha-Top科技公司曾在1999年拿下了蘋果公司第一代iBook筆記本的訂單。不僅如此,在台灣發生大地震后,蘋果公司也對他們施以援手。
“當時有很多蘋果公司員工在我的工廠裡,他們幫主我們找到了解決方案。”蔡進國說,“我買了很多發電機,甚至在組裝線上點起了蠟燭。”
Alpha-Top成功保住了蘋果公司的訂單,但在被華碩收購后,訂單逐漸減少。和碩既擁有自己的品牌,也對外提供代工業務。迫於客戶的壓力,華碩於2010年分拆了代工業務,成立了現在的和碩。
良品率低
和碩今年第一財季實現營收2191億元新台幣(約合74億美元),遠低於富士康的8091億元新台幣(約合273億美元)。和碩的營業利潤率同樣不及富士康,二者分別為0.8%和1.7%。
和碩在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約有10萬名員工,該公司CFO林秋炭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在中國大陸擴員40%。分析師認為,之所以增加員工,主要是因為該公司可能會代工低價iPhone。
和碩去年開始生iPad mini,但知情人士表示,由於良品率較低,導致量低於預期,而富士康最終拿下了不少訂單。
“任何新品都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我們的良品率在提升。”林秋炭說。但他拒對蘋果公司的任何品發表評論。
台灣凱基證券分析師安吉拉·項(Angela Hsiang)預計,和碩今年將有半數消費電子和通信業務營收來自蘋果。他預計今年的大部分iPad mini都將由和碩生,多數低價iPhone也將由該公司代工。
富士康發言人邢治平也承認該公司正在面臨挑戰。“我們正在轉變業務,向電子商務等領域擴張。”他說。但他並未披露細節信息。(書聿)
- 退休理財雙引擎:高規格基金×破盤級費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