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下一任CEO猜想:摩托羅拉移動前CEO入圍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將於今年5月退休,英特爾董事會目前正從公司內部和外部尋找歐德寧的接班人。美國科技資訊網站CNET今天撰文,盤點了英特爾下一任CEO的熱門人選,摩托羅拉移動前CEO桑傑·賈(Sanjay Jha)和英特爾執行副總裁斯泰西·史密斯(Stacy Smith)等榜上有名。
以下為文章全文:
英特爾將在幾個月內任命新任CEO。雖然誰將掌舵英特爾目前仍然是一個謎,但相信他或她對英特爾乃至整個科技行業的未來發展都有重大影響。
英特爾對新任掌門人選一事依舊諱莫如深,該公司發言人只是表示,這項工作仍在進行當中,在歐德寧5月份退休之前,英特爾希望能找到替代者。鑒於此,我們決定來盤點一下屢被華爾街提及的英特爾下一任CEO的熱門人選。
需要指出的是,英特爾具有從公司內部挖掘CEO的傳統。以歐德寧為例,他在2002年被任命為公司總裁兼COO以后,才成為接替克雷格·貝瑞特(Craig Barrett)職務的不二人選。最終,歐德寧在2005年成為英特爾第五任CEO。英特爾前四任CEO掌舵公司,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英特爾做了大量工作,保證管理層平穩過渡。
但這一次,歐德寧的接班人究竟是誰目前仍不明朗。過去幾年,英特爾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馬宏升(Sean Maloney)曾是被外界普遍看好的人選,但他在2010年中風,早已從這場競爭中出局。今年一月,馬宏升宣佈從英特爾退休。
英特爾近期提拔了多位高管,令他們成為爭奪新任CEO的潛在人選,但這些人中沒一個能穩操勝券。以前,英特爾還從未任命公司以外的人擔任CEO,但這一慣例可能會被打破。據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正在認真考慮由外部人士執掌公司。如果最終人選來自於公司外部,這可能預示英特爾未來將進行重大變革。
市場研究機構Insight 64分析師內森·布魯克伍德(Nathan Brookwood)說:“我贊成由外部人士掌舵英特爾。像英特爾這樣的公司,所有員工已經對科技行業的發展趨勢形成了思維定勢。所以說,內部人士一般不會主張,對公司發展方向進行‘大手術’。”
無論誰最終掌舵這家全球最大半導體廠商,上任后不久便需要做出一些非常艱難的決定。他或她將肩負帶領英特爾趕上移動設備大潮的重任。目前,越來越多的人正購買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而PC銷量增長則陷入停滯——英特爾的大部分業務仍集中在這個領域。在移動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對英特爾的未來非常關鍵。[NT:PAGE=$]
例如,英特爾新任掌門人不僅要重振其核心計算設備業務,而且還應考慮晶片代工,即生其他公司設計的晶片。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董事會尋找下一任CEO的工作仍處於早期階段,雖然他們傾向於從內部挖掘,但目前尚無一人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以下即是英特爾下一任CEO的潛在人選,以及他們的優勢和劣勢。
內部人選:
英特爾執行副總裁兼COO布萊恩·科茲安尼克(Brian Krzanich)
科茲安尼克被許多人認為是英特爾下一任CEO的最有力競爭者之一。他在1982年加盟英特爾,迄今涉足了多個技術領域。他在去年一月被提拔為COO以后,現在負責英特爾的製造業務,以及供應鏈、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等業務。
正如前面提到的,英特爾COO往往在掌門人爭奪戰中佔據一定的優勢,而上一任COO恰恰是歐德寧。不過,歷史是否重演,目前尚不得而知,如果英特爾真的向代工業務模式轉型,那麼科茲安尼克可能正是帶領公司抓住這種潮流的合適人選。
製造業務是英特爾區別於其它科技公司的一個重要特徵,如果由一個真正懂得這部分業務,並能保持公司正確發展方向的人來擔任CEO,對英特爾的未來應該是件好事。此外,除了歐德寧,英特爾歷任CEO大多具有傳統的工程/技術背景。
科茲安尼克的短板在於,市場營銷和銷售經驗並不豐富,而且除了公司內部,他的知名度不高。另外,與其他潛在人選不同的是,他做事從不拘小節。英特爾或許認為這些都不重要,如果英特爾未來將專注於製造業務和晶圓代工業務,那麼科茲安尼克顯然是理想的掌門人選。
英特爾執行副總裁、CFO兼企業戰略總監斯泰西·史密斯(Stacy Smith)
史密斯是英特爾內部另一個CEO熱門人選。去年11月,他同科茲安尼克、軟件業務主管蕾妮·詹姆斯(Renee James)一起,被晉升為公司執行副總裁。史密斯於1988年加盟英特爾,主要負責企業業務。任職期間,他曾參與公司財務、銷售和市場營銷以及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業務。
史密斯的一大優勢是,他在華爾街很有人脈,頗受分析師和投資者推崇,並且經常擔任公司的發言人。雖然史密斯主要是與企業客戶打交道,涉及商業問題總是誇誇其談,技術背景並不深厚,但他負責企業戰略的新角色,令其在競爭中佔據了有利地位。[NT:PAGE=$]
史密斯的最大弱點是,缺乏技術領域的經驗。即便歐德寧的角色主要是一個商人,但他曾短暫擔任過英特爾PC和微處理器部門負責人。相比之下,史密斯則沒有這樣的履歷。他今年一月在接受CNET網站採訪時,拒對英特爾尋找下一任CEO的工作發表評論,只是稱公司董事會“已經啟動了一個全面的程序”,“在這個問題上經過了深思熟慮”。
英特爾執行副總裁兼公司軟件和服務集團總經理蕾妮·詹姆斯(Renee James)
蕾妮是英特爾宣佈歐德寧退休的消息后,第三位晉升為執行副總裁的公司高管。她從1988年以來一直在英特爾工作,目前負責公司軟件業務。在過去幾年間,有多項業務對英特爾的發展做出了越來越大的貢獻,軟件業務就是其中之一。
英特爾在2010年以76.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安全軟件供應商McAfee,同時還完成了幾樁小規模收購。另外,英特爾還不斷增加參與Android和其他作業系統應用開發的工程師人數。
不過,從本質上講,英特爾仍然是一家硬件廠商。任命詹姆斯或其他精於軟件業務的高管為公司CEO,或許能帶領英特爾走上一條不同於現在的發展道路。雖然有人可能會對英特爾調整戰略方向表示歡迎,但它徹底放棄晶片業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無論最終誰擔任CEO,都不得不在新工廠和研發上投入數十億美元,在軟件行業,如此規模的投資相當罕見。
英特爾執行副總裁、公司架構集團總經理兼首席品官大衛·普爾穆特(David Perlmutter)
普爾穆特目前負責英特爾所有計算領域的晶片設計,包括數據中心、台式機、筆記型電腦、手持設備、嵌入式設備和消費電子品。他在1980年加入英特爾,迄今已在多個技術部門擔任負責人。
在英特爾最為重大的一些技術進步中,普爾穆特都功不可沒,並且因筆記型電腦使用的迅馳(Centrino)處理器的成功而廣受贊譽。毋庸置疑,在爭奪英特爾新任CEO的角逐中,普爾穆特的技術背景是他的一大優勢。但他在銷售和市場營銷方面的經驗不足,在公司之外的知名度也不高,這兩點可能會成為他爭奪英特爾CEO的障礙。
外部人選
虛擬軟件提供商VMware 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
基辛格曾是英特爾前高級副總裁,他在1979年加盟英特爾,並迅速得到提拔。任職期間,基辛格曾擔任英特爾首席技術官(CTO),以及負責公司研發的英特爾實驗室負責人。此外,他還是英特爾企業級品業務主管,如Xeon伺服器處理器,並負責英特爾案頭電腦晶片業務。[NT:PAGE=$]
基辛格在英特爾升遷很快,但由於無望擔任公司CEO,他在英特爾的生涯也突然結束。基辛格在2009年離開英特爾,加盟數據存儲供應商EMC,擔任信息基礎設施品總裁兼COO。后來,他成為EMC旗下虛擬軟件提供商Vmware的掌門人。
基辛格的優勢是,在科技行業備受尊崇,公形象也不錯,同時熟悉英特爾的企業文化。一些分析家認為,對於外部人士來說,他們難以完全理解英特爾的企業文化。此外,英特爾的數據中心業務創造了大量營收,對公司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問題是,基辛格去年9月份才擔任VMware CEO,掐指算來不過半年多時間,並且許多人認為,EMC現任CEO喬·圖斯(Joe Tucci)退休后,基辛格可能會掌舵該公司。與此同時,基辛格在移動領域的經驗不足,而英特爾獨立顯卡Larrabee之所以在與Nvidia和AMD競爭中敗北,他也難辭其咎。
摩托羅拉移動前CEO桑傑·賈(Sanjay Jha)
由於不再擔任摩托羅拉移動CEO,桑傑·賈現在擁有大量空時間。在去年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后,他也宣佈辭去這一職務。加盟摩托羅拉移動之前,他曾擔任高通COO和高通CDMA技術部門總裁。高通是全球最大的移動處理器供應商,也是英特爾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
在所有英特爾CEO潛在人選當中,桑傑·賈在移動領域的經驗是最為豐富的。如果英特爾將來專注於發展移動品,那麼新任CEO若是擁有這方面的豐富經驗,對英特爾來說,無異於如虎添翼。
桑傑·賈與英特爾關係不錯,因為摩托羅拉移動是首批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大型手機廠商之一。在2012年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桑傑·賈還與歐德寧共同宣佈,兩家公司就多項設備達成為期多年的合作關係。
但問題是,摩托羅拉移動正是在桑傑·賈的領導下陷入困境的,市場份額迅速遭到蘋果和三星等競爭對手的蠶食,即便在被谷歌收購以后,它的財務業績仍然在拖母公司后腿。或許,桑傑·賈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他讓谷歌以125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
在掌舵摩托羅拉移動期間,桑傑·賈採取了一系列激進措施,簡化公司智能手機業務,並在后期故意減緩新品發布速度。谷歌在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后延續了這一戰略。此外,雖然桑傑·賈曾在一家半導體公司(高通)工作過,但他沒有管理晶片工廠的實際經驗,如英特爾旗下大型晶片工廠。而且,他有可能難以適應英特爾的企業文化。[NT:PAGE=$]
應用材料公司CEO邁克爾·斯普林特(Michael Splinter)
斯普林特也曾是英特爾副總裁,后來跳槽至另一家高科技公司擔任高管。2003年,在爭奪英特爾CEO無望後,斯普林特加盟了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和英特爾供應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在此之前,斯普林特已在英特爾工作了20年,先后擔任過執行副總裁、銷售和營銷業務主管以及技術與製造業務負責人等。
斯普林特在技術及製造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與基辛格一樣,他還深諳英特爾的企業文化。然而,斯普林特今年已經62歲了,與歐德寧同齡,這成為他爭奪英特爾CEO的一大障礙。根據英特爾的規定,CEO年齡到了65歲必須退休。此外,他在移動行業的經驗不足,而這個領域將在英特爾的未來戰略中佔據至關重要的地位。
英特爾下一任CEO的潛在人選還包括McAfee前CEO大衛·德沃爾特(David DeWalt)。德沃爾特目前擔任FireEye和Mandiant這兩家網絡安全公司董事長,同時還是達美航空等多家公司的董事,以及美國國家安全技術諮詢委員會成員。此外,潛在人選還有ATM機製造商NCR CEO威廉·諾迪(William Nuti),以及前EMC高管、現任惠普企業部門主管的戴夫·特利(Dave Donatelli)。惠普企業集團的業務包括伺服器、存儲和網絡等。
蘋果前軟件業務主管斯科特·福斯特(Scott Forstall)和微軟前Windows業務部門負責人史蒂夫·辛諾夫斯基(Steve Sinofsky),也是爭奪英特爾下一任CEO的可能人選,但他們勝出的機會不大,二人在各自公司都被認為是爭議性人物。這意味,英特爾若想請來其中任何一人掌舵,都必須說服員工接受他們。
縱然英特爾尋找新任CEO的工作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它仍有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正式宣佈任命。市場研究機構Linley Group分析師林利·格溫納普(Linley Gwennap)說:“誠然,英特爾面臨一些挑戰,但它並不是一家失敗的公司。讓外部人士來掌舵,會導致英特爾進行一系列變革,最終證明可能是反應過度。”(清辰)
- 退休理財雙引擎:高規格基金×破盤級費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