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進行時:江湖代有概念出 各領風騷三兩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15 08:26
本報記者 陳浠 深圳報導
有人炒作,有人埋單。
A股從來不缺乏熱點炒作,這是一個互有需求的市場,有人提供題材,有人熱烈響應。但最后一個響應的人,就成為那個誰都不願意做的“站崗人”。
“市場永遠愛炒作。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是普遍的A股投資心態。但相對於以前,大家現在也越來越聰明,對於概念炒作不會介入過深,短炒一把就走,獲利則開心,賠錢認倒霉,一般不會再被概念股深套”,3月14日,一位深圳資深市場人士對記者稱。
即使是最虛妄的概念,都有人熱捧。譬如曾經熱火的4D打印概念、早期的頁岩氣概念炒作等,包括一直熱火的高送轉概念,無不表明這是一個不夠理性的市場;而在新股炒作上,不理性這一特點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呈現。
超高換手率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資本市場投機性十足。
“中國資本市場有一個特點——換手率比較高,曾經在2007年的牛市中超過900%,全球排名第二的是韓國市場,只有200%,而發達國家在100%左右。這兩年市場低迷一些,換手率下降了不少,但仍舊是全世界最高之一。”這是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多次提及的一個細節。
這一細節對A股市場頗為重要,直接助長了高送配、涉礦、石墨烯、新能源、頁岩氣、美麗中國、4D打印等等概念股的輪番炒作。
前述深圳資深市場人士認為,如今概念的炒作輪換越來越快,一個概念慢則一兩周,快則一到三天就沒了,節奏很難把握。
炒作往往與理性相悖。
譬如,2013年1月份流感概念熱炒的時候,1月14日萊茵生物(002166.SZ)再次封於漲停,這是其近6個交易日的第5個漲停板,公司股價在流感概念的推動下累計已上漲64%。市場認為公司上漲的邏輯在於2009年4月底,全球爆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時,有券商認為萊茵生物會因其莽草酸品大大受益,而今亦相同。[NT:PAGE=$]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萊茵生物董秘羅華陽坦言,“2009年莽草酸對公司影響也不大,這個品我們現在沒有生了,我們現在的品基本和流感沒什麼關係”,這一消息在1月15日已成為公開信息。但這並沒有阻止炒作的熱情,1月15日,萊茵生物繼續漲停。直到1月16日,公司股價才轉而向下。
最近兩年來最讓市場心動的概念股是頁岩氣概念。
頁岩氣概念2012年大熱於A股市場,基本只要關於頁岩氣的最新消息一出來,相關概念股便會上漲一撥。例如,2012年8月22日頁岩氣概念繼續橫行A股。寶莫股份(002476.SZ)、山東墨龍(002490.SZ)、恆泰艾普(300157.SZ)三股齊封漲停,而前一日下跌的通源石油(300164.SZ)、海默科技(300084.SZ)、湖北能源(000883.SZ)等亦借力走高。
彼時據本報記者了解,盡管頁岩氣革命已在美國生巨大影響,但國內目前涉及頁岩氣的熱門概念股中,尚無一個公司的業務能從頁岩氣革命中得到確定性的利好。“到目前為止,國內几乎沒有一個上市公司的業務跟‘頁岩氣革命’直接相關。”一位券商能源行業分析師也對記者表示。
高送轉亦是一個典型的炒作題材。
據研究人士分析,高送轉一般分年報與中報,中報符合高送轉的個股較少,而年報為集中高送轉時間。11月底到12月初為潛入高送轉個股最佳時機。在高送轉公佈實施的前三個月,只要大盤不出現大幅調整,大部分股票的價格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以年報披露前30個交易日至年報披露后15個交易日為最重要的上漲時間段。
一位北京分析師告訴記者,在年報之前,研究公司的人基本就會根據公司的現狀來推斷其是否有高送轉的預期。
一般而言,高送轉概念股往往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徵。“三高”即每股資本公積金高、每股未分配利潤高、每股凈資高,“一低”即總股本低。
“按照我們的理解,高送轉某種意義上是數字游戲。”3月14日,長城證券研究總監向威達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是現金分紅,那就是真實利好,但如果只是轉增股本,其實意義不大,只是攤薄了之后,A股市場的投資者會覺得股價低了,利於把股價重新漲上去。
“如今高送轉沒有那麼好炒,就像2012年的年報出來,前一撥公佈高送轉方案的股票還有所表現,但后面的就不怎麼樣,分化很厲害。”前述深圳資深市場人士稱。
新股追逐熱
炒作永不過時。對於愛炒作的投資者而言,炒新是一大機會,盡管如今新股破發時有發生,但這仍不改其魅力。[NT:PAGE=$]
“我在弱市的時候基本都不做正常的A股投資,只買債券跟炒新。”這是2012年上半年,一位個人投資者對記者強調的觀點。
據深交所2012年下半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新股上市首日的投資者結構具有一定的特點,買入者主要是個人投資者,其中一批資金量大、頻繁進行新股買賣的大戶(即炒新大戶)往往起到重要作用。
炒新大戶的操作手法頗為典型。這一群體多為職業投資者,通常有10年以上參與股市的經驗,了解市場動態和投資者心理。炒新大戶會有選擇地介入新股炒作,一般選擇具有炒作題材、機構評價較高、發行市盈率較低、網上配售中簽率較低、網下配售申購倍數較高、流通盤較小的股票。在操作上注重搶先買入、短線持有、迅速賣出,主要在開市集合競價期間和開市后十分鐘內高價申報買入,在新股上市次日迅速賣出。
炒新的盛況,在2012年最后一隻上市的股票——浙江世寶(002703.SZ)身上得到極致的體現。
2012年11月2日,首發僅1500萬A股,發行價僅2.58元的浙江世寶上市造就了一番瘋狂。其首日開盤、收盤價分別為15.62元、18.75元,收盤漲幅626.74%,換手率95.15%,盤中因換手率超過50%、交易價格較開盤價上漲而臨時停牌三次。
記者從深交所獲得的數據顯示,浙江世寶上市首日全日個人投資者買入股數占比99.86%,基金等專業機構首日未買入,僅有7家一般機構少量買入,買入股數占比0.14%。
而上市公司首日股價越高的區間,中小投資者買入占比越高。開盤集合競價階段,買入浙江世寶5000股以下的個人投資者買入戶數占比75.08%,買入股數占比13.47%;第二次復牌至第三次停牌階段,買入5000股以下的個人投資者買入戶數占比升至94.26%,買入股數占比升至48.95%。但首日瘋狂過后,浙江世寶就迎來連續兩個跌停板。
但炒新的熱鬧大戰中虧錢的更多是中小投資者。在2012年7月5日上市的津膜科技的例子中,上市次日起股價連續下跌,到7月30日,四分之三的中小投資者虧損,平均虧損11.7%,而炒新大戶有四成多盈利,虧損的炒新大戶損失平均只有3.7%。
“對於炒新,監管層都說了多少次,出了多少措施,但說真的,基本上用處並不大,投機的人該怎樣還是怎樣,市場就是這樣。”一位監管層人士曾對本報記者表示。
當然,炒新現象亦是人性的一種體現,並非僅是中國特色。即使是在資本市場相對成熟的美國,FacebooK(臉譜公司)上市亦發生過瘋狂的“打新”和“炒新”現象。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