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YouTube保護權益 內容識別防盜版還可獲利
鉅亨網新聞中心
YouTube在被Google併購不久之後,就耗資6,000萬美元開發出一套工具「YouTube內容識別系統(Content ID)」,可以讓影音內容擁有者選擇用「封鎖」、「追蹤」和「獲利」三種方式來保護自己上傳的版權內容。
封鎖:侵權內容將會從網站移除,再無法在YouTube上被觀看,同時侵權者也會被通知已侵犯版權擁有者的著作權;另外,重複侵犯版權擁有者內容的帳號也會被停用。
追蹤:版權擁有者可選擇讓侵權內容繼續在網站上被觀看,並能追蹤侵權內容觀看者的資料及該內容最常被觀看的地區。
獲利:版權擁有者可選擇將侵權內容授權給YouTube,並決定讓該內容繼續在網站上被觀看。同時,版權擁有者可在該侵權網頁置入廣告,獲利由版權擁有者和YouTube共享。
版權擁有者藉由提供YouTube其所擁有的內容參考檔案,例如純音訊檔案或影片檔案,並描述該內容的中繼資料。YouTube就會為這些影音檔建立「識別檔案ID」,也就是製作檔案的「指紋」做為識別。
一旦ID檔建立完成,YouTube就會自動比對其他使用者上傳的影音檔案,一旦搜尋到相同的內容,版權擁有者就可選擇YouTube所提供的三種方式來處理。
目前YouTube內容識別資料庫中的參考檔案數量已經超過1,500萬,已有超過2億個侵權影片受到YouTube內容識別系統的保護。YouTube上可分享獲利的影片,超過1/3是來自內容識別的授權,全球有超過4000個用戶使用YouTube內容識別系統,其中超過一半都選擇使用「獲利」的方式。
用戶可在YouTube內容識別應用程式網頁上,申請使用這個功能,需經過YouTube審核資格通過。大中華地區目前有專人服務,台灣文創業者可直接與YouTube聯絡。YouTube表示此功能適合大量產生內容的業者,如唱片、電影、電視業,若是一般個人,建議從網頁提交「侵犯版權通知」即可。若有用戶的影片被內容識別系統誤判,也可以經由網頁提出申訴。
目前國內業者如創映電影、滾石國際、民視等都已採用YouTube內容識別系統來協助管理版權。電影「天台」上映之際,就利用內容識別系統來防止整部上傳的盜版電影,也控制哪些行銷片段可以在哪些地區被看見。滾石音樂也透過「獲利」功能,讓創作者可以合理使用音樂素材,同時也為滾石帶來額外的利潤。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