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張霄嶺:調結構是有希望 因民營企業非常有競爭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16 20:43


和訊網訊息 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16日在福建廈門舉辦海峽峰會,此次峰會以“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兼華夏香港首席執行官張霄嶺在論壇上表示,新經濟的發展還是非常有活力,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大消費,還是醫療,還是環保,服務業在非常快的增長,所以實際上中國的民營企業是非常有競爭力的,所以這些東西都使得中國的經濟必須調結構,而且調結構是有希望的,因為中國的民營企業的競爭力,中國的教育體系,還是非常不錯的。

以下為文字實錄:


張霄嶺:我講的題目是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幾點看法。我的看法是中國現在在未來一段時間在2到3年之內,中國的核心要務就是調結構,去杠桿,防風險,防系統性風險,防全面的金融危機風險。

調結構:老的經濟模式大家都可以看出來已經是不可持續,投資效應是大幅度下滑,效率下滑的很快。企業的盈利也是下滑,另外一個過去支撐我們中國經濟增長的房地產投資下降的很快,還有就是產能過剩,我們出現了多規模的很多行業樂觀產能過剩。還有一個是環境污染,在北京居住的同志來說實際上環境污染已經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所以可以說,很多人認為中國的舊經濟已經硬著陸了。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通貨緊縮,這就是為什么大眾商品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

但是,新經濟的發展還是非常有活力,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大消費,還是醫療,還是環保,服務業在非常快的增長,所以實際上中國的民營企業是非常有競爭力的,所以這些東西都使得中國的經濟必須調結構,而且調結構是有希望的,因為中國的民營企業的競爭力,中國的教育體系,還是非常不錯的。我知道很多人對中國的教育體系不滿意,它確實也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是我認為還是不錯的,這也是為什么中國的制造業能夠在世界上有競爭力,因為我們中國的教育體系培養了中國的經濟所需要的人才。另外是中國的市場,中國的市場在很多的領域,消費領域已經第一大國,汽車,計算機,手機,都逐步或者已經成為第一大國。你去看過去100來年,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80%出現在美國,首先是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其次才是他的創新能力。中國已經一逐步成為一個可以跟美國相比的偉大的單一市場,我們的民營企業,我們的教育體系,是非常有競爭力的。所以我們的調結構是有前途的。

去杠桿:我們這些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積累里很多的債務,中國的金融體系,杠桿率非常高,經濟也積累了很多的過剩產能,所以去杠桿是第二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須要做的事。我們先看看去杠桿的必要性。2013年我參加了一個研討會,研究中國的金融風險,我當時看法中國現在必須開始思考去杠桿的問題,我認為中國最大的金融風險是債務問題。中國的債務無論是縱向跟歷史比較還是橫向和其他的國家比較,中國的債務在過去的6、7年中增長的速度很快。從2008年的150%左右到現在的250%,所以我們的債務增長速度很快。結構性的變化,如果要看出從2008年到2012年,各個國家應對金融危機采取的措施,中國的2008年底到2009年底,到2012年這幾年,這個是公司債務占gdp的比例發生了巨大的增長,但是中國的中央政府的債務占gdp的比例縮小了,和其他國家正好相反。美國跟我們相反,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去杠桿的過程。中央政府增長增杠桿,私營企業去杠桿,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因為我們做的不是財政刺激而是信貸刺激。所以我們去杠桿的必要性非常的明確。但是去杠桿很困難,因為去杠桿很痛苦,所以現在我們的整體杠桿率實際上還是在逐步的增加,民營gdp的增長下滑,使得企業和地方增長的財政有很多的壓力。去杠桿的途徑往往是從私營部門轉移到政府部門,從地方政府轉移到中央政府。

我們的核心要務第三點是防風險,系統性的風險,我們的系統性風險從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后系統性風險一直沒有消除,我認為2014年中國的股市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牛市,根本原因是系統性風險降低了,另一個是貨幣政策寬鬆。所以中國的系統性風險隱患降低的時候,加上貨幣寬鬆中國的股票市場就表現比較好。最近這幾個月,中國的系統性風險的隱患進一步上升,所以就是為什么金融市場出現了大幅度的波動。

我們現在實際上幾條線作戰,我的建議是什么?抓住改革的視窗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快地推行去杠桿的措施和調結構的措施,否則的話會把小的風險積累成大的風險。我們現在中央政府的一些做法都是按照這個思路來做的,比如防通縮緊縮,有序的債務重組,我個人覺得應該盡快推行。

我對中國的經濟改革的看法,我認為這一輪經濟下行調整,拐點什么時候出現?當中國的銀行業大量計提壞賬,剝離壞賬,補充資本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這輪中國經濟調整的拐點。謝謝大家!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